北晚首页

新闻社会

22岁青年安忍从事野外救援5年 参与水域打捞溺水者几十起

2018-08-19 13:08 北京晚报 TF008

安忍和绿舟救援队的队友最近一次接到消防队的电话,是在7月29日的傍晚。当时,他正在门头沟和队友们进行潜水练习。电话中安忍得知,在距离他数十公里外房山大石河的一座堤坝边,一名男子在摸鱼的过程中不慎落入水中,再无踪影。

安忍(右)和队友下水打捞遇难者的遗体。

有时是消防,有时是家属,他们会找到安忍和救援队,请他们帮忙搜寻打捞失踪在湖泊、河流、引水渠内的溺水者——有意外丧生的戏水者,有疲于生活的轻生者。对于安忍和队友来说,每次这样的电话响起,几乎都意味着一条或是数条生命的逝去以及家庭的支离破碎。安忍和救援队的队友在第一时间整理行装赶赴现场的同时,却又盼着电话铃声能够再此响起,盼着从电话的另一端传来行动暂停的消息,因为那可能意味着落水者已经被及时救起。

在安忍看来,从事打捞、救援,远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样。“我们要做的只是将溺水者带回岸边,让家属见上最后一面。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既不古老也不神秘,更没有午夜不下水、三捞三不捞这样的规矩。

    长在山水间的孩子

和安忍第一次见面,是在他的家。刚进小区,一个身穿黑色休闲衣裤的八尺壮汉迎面快步走来,这就是安忍。别看他长得皮肤黝黑、虎背熊腰,其实今年才刚满22岁。

安忍家的阳台上放着成套的潜水设备,清洗后的潜水服正挂在晾衣竿上,一旁呼吸调节器、潜水鞋等各类装备被整齐地码放在拉杆箱中。“现在我家里里外外最贵重的东西都在阳台上了。”安忍口中说的贵重,并不仅仅指的是这套价值不菲的潜水装备,更重要的是在水下未知、多变的环境中,这套装备是关乎到打捞者是否安全、打捞是否顺利的根本所在。因此每次下水回来,无论有多忙,清洗、整理这套潜水设备是一等一的大事。

从小在门头沟长大的安忍,对山、对水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2013年,一位老人在距离安忍家不远处的山上走失,安忍责无旁贷成为了救援队的向导之一。正是在这次救援中,他与诸多救援领域的朋友结识,并将这份缘分一直延续至今。

    深夜,安忍和队友在水上搜寻溺水者的位置。

“比起水域打捞,我更喜欢上山救援,并不是因为上山有多轻松,而是因为山上的迷失者有更大的机会存活下来。”安忍语速不快,回答前总是皱着眉头认真地想一会儿。交流中他不停地强调水下与山上救援的不同,并有意识用“捞人”这个词来规避“尸体”。“溺水只要超过十分钟,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如果在这段时间溺水者得不到救援,之后无论做什么都是回天乏术。”在这五年的救援经历中,安忍参与的水域打捞案例已经达到了几十起,但却从未遇到过幸存者。这也是安忍一直强调希望在出发救援前能够再次接到电话的原因,“唯有在这种情况下,溺水者才有活下来的希望。”

    救援更是对自己的磨炼

在安忍看来,比起专业的打捞技术,心态在实际的水域打捞过程中往往会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水下水流快慢、深度变化、能见度如何、有没有障碍物,这些问题唯有下到水中才能体会到。在深水区或是能见度不佳的水域,潜水员和水面上同伴只能通过灯光和绳索联系,每次下水,未知密闭的环境都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

“那是2017年6月的一次打捞,在亮马河边一名青年男子不幸溺水。在我第一次潜下去打捞的时候,就踩到了一个‘东西’,带点弹性、不大平整。”在浑浊的水下安忍猛地愣了一下,然后突然意识到那可能是溺水者的头部。“之后无论我再想做什么动作,身体好像都不听使唤,觉得水里哪哪都是人。”

每一次打捞、每一具遗体的背后,都必定有一个家庭的破碎和一个撕心裂肺的故事。即便是对有着五年水域打捞经验的安忍来说,这样的生离死别、阴阳两隔,也会使他心情沉重,久久难以释怀。

2015年的一个炎热夏夜,两个15岁的孩子在房山区拒马河落水。在打捞过程中,孩子的母亲突然大喊着“让我随孩子去吧”,随即跳入湍急的河水中。彼时,安忍刚刚从水下浮上来准备休息一会,就听到不远处“扑通”一声。紧接着,消防和救援人员跳进水里去救那位母亲。尽管安忍不愿过多涉及每个溺亡者背后的事情,但这位母亲却让他无论如何也难以忘记。“那是一种说不来的感觉,总觉得特别可惜。”

    救援背后是似曾相识的景象

在常人眼中,溺水事故的发生可能只是源于单纯的意外。然而在常年从事救援打捞工作的专业人员眼中,类似的事故绝非偶然。只要仔细分析,每个溺水者的背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一些相同点,在北京的一些河道、湖泊里,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今年7月27日傍晚,两名刚刚年满十八岁的少年不幸溺水身亡。据同行的人员介绍,“事发时其中一人出现溺水情况,另一人试图去救他,结果两人都没能平安回到岸上。”还没来得及收起对逝者的哀思,仅仅十几个小时之后,又一条有人溺水的信息传来。在距小清河20公里外的大石河水坝处,一名29岁的男子沿着水坝下水摸鱼后一去不返,再也没能回到岸边。在经历了四十多个小时的搜索后,落水男子最终被找到,但不幸的是他已经没有任何生命体征。

在绿舟救援队提供给记者的数据中,小清河、大石河的数据尤为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至今,仅在小清河小陶村河段就已经发生了四起溺水事件,共造成四人遇难。在大石河的数据中,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从2016年7月21日至7月28日短短八天的时间里,三位戏水者入水后再没回来,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年近六旬,最小的刚满十岁。

类似的事件总会引起旁人的叹息,“其实北京不少的河道内隐藏着常人难以发现的危险。首先是水中能见度较差,这会让人难以发现即将到来的危险。其次,河道内暗藏着沙坑和淤泥,一旦不慎踩中很容易陷入其中造成溺水。此外由于水底存在着大量水草、渔网等杂物,一旦溺水者被杂物所困,越挣扎越难以挣脱,最终酿成溺水事故。”安忍告诉记者,这些贸然下水的戏水者与捕鱼者,其实在自身尚不知晓的情况下都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每次救援后,看着似曾相识的场景,总会有一丝阴霾浮现在安忍心头:“希望明年此时,类似的情况别再发生了。”

    救援这条路还会走下去

从事救援工作,无论是在山上还是水下,都存在着不确定性,或多或少都会担着风险。从事救援工作五年来,究竟遇到过多少险情,有没有和死亡擦身而过,这些问题安忍都决定烂在心里。作为家中的独子,安忍不愿让家人为自己担心。平日里,每每有空儿,安忍都回家陪父母聊聊天,但谈话内容很少涉及救援方面的事情。即便是父母偶尔问道,安忍也只会挑一些成功的救援经历说说。安忍说,私底下他很少和别人聊这些,做过了就做过了,不愿意过多回忆这种事。

如今救援队的工作对于安忍来说,已经成为了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他还要继续做下去:“虽然在前方可能会有荆棘、坎坷在等着我,但我还是会一直走下去。毕竟,跟生死比起来,这都不叫事儿。”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陈圣禹 文并摄

 

分享到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一句话令人泪目

直径40多厘米!北京大兴一民居阳台有马蜂筑巢,消防出手并提示

北京解除暴雨预警,安全度汛靠的是未雨绸缪和所有坚守者

海淀十余辆汽车车窗接连被砸,暴雨成抓捕“神助攻”

九旬奶奶高压超200,心衰老人进入抢救室,探访北京同仁医院夜班急诊

武警官兵穿越废墟和地下管道 展开抢险救援演练

公交司机买500个哆啦A梦装扮车厢,已送出大半,初衷超暖心

满身泥泞的搜救犬洗澡啦:连续奋战40多小时,小英雄也辛苦了!

一个布头都不能落下!探访京张高铁探伤作业是如何进行的

考生走“红毯”进考场,地铁站为考生预备雨衣文具

年过七旬老两口共同抗疫160天:防疫值守最强党员“夫妻档”

下沉干部蹲点日记:身在社区,居民的事就是我的分内事

严打炫富、低俗软色情等不良信息,小红书年内封禁4000余个不良账号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

国务院重磅发文!进口冷链食品无消毒证明不能卖

重点城市房租继续下跌,已跌入5年来最低水平

绑定多个手机号影响“健康宝”行程核验?赶紧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