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女作家眼中的“复调小说”《红楼梦》:探春是“西方式”理性人格

2018-08-17 09:35 北京晚报 TF2018

“我们不要用一种非常单一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不要以为只有一个或者少数人的主角。事实上,这些人物就像复调音乐一样,每个声部都一样平等,一样有价值,一样引人入胜。” 在北大书店举办的新书发布会上,欧丽娟如此开启她的《红楼梦》讲座。

作者:白杏珏


复调(polyphony)是18世纪欧洲古典音乐广泛运用的一种体裁,它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而俄罗斯文论家巴赫金最早将这个概念化用到文学分析中,提出“复调小说”这一概念。复调小说构建了一个平等对话的世界,其中每个人物都是独立的主体,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欧丽娟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复调小说,这就意味着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应该具备更广阔的视野,观照到每一个人物的“生命史”。

《大观红楼》系列的第3、4部分是人物论,也是历来《红楼梦》研究最引人关注的内容。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种《红楼梦》”,这其中的差异主要就在于人物理解——不论是普通读者还是“红学”专家,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那位金钗。

《红楼梦》的人物刻画,几乎到了“乱真”的地步,仿佛就要从大观园中走出来一般,许多读者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时,也常常将其与现实人物类比。那么,在理解小说人物时,我们可以将他们视做真实的“人”吗?

欧丽娟认为,小说人物与现实人物的最大区别是“有限”:“小说人物是小说家笔下经过设计、经过呈现后的状态,所以他不可能像真实的人物一样可以无限延伸。”因此,分析人物必须要以文本为依据,不能产生太多延伸,尤其是混淆人物与作者的经历。“小说家跟小说是两回事”,她提倡《红楼梦》的读者们回到文本现场,调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来真正理解红楼人物。

关于《红楼梦》的争论从未停歇,同样是从文本出发,很少有一家之见能够服众。欧丽娟认为,这是阅读文学作品的自然现象:“每一个人的文化系统、价值系统、意识形态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他读书时会看到什么。”而她开设《红楼梦》课程、出版相关著作,就是为了分享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一个学者眼中的大观园。

“别说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结论了,同一个读者不同的状态、时间点读也是不一样的。”刚开始接触《红楼梦》时,大部分人都会被这个精致、宏大而美丽的世界所感动,欧丽娟也不例外。然而,随着年龄与学识的增长,欧丽娟对《红楼梦》的理解产生了变化,如今的她更希望以理性的视角看待这部作品,“当你做一个分析者的时候,情感一定要拿掉。”当然,她也承认,这是一种自我要求,至于能不能做到完全客观,只能是尽力而为。

即便是追求客观理性,欧丽娟也难掩自己对部分《红楼梦》人物的喜爱,比如贾探春。她在采访中表示,如果非要从这些金钗里选出一位的话,她会选择探春,因为“探春是这个文化(中华文化圈)里面很罕见的具有‘西方式’理性人格的人物。”所谓“西方式”人格,指的是讲究法、理等客观标准,而不是凭借感情作出判断。欧丽娟认为,探春是一个超越了性别的角色,她的理性、独立与奋斗精神,甚至超越了《红楼梦》中的男性角色:“性别的考虑是非常其次的,对于探春,毋宁说我是一个对人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来看待。”

欧丽娟如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呢?她以探春的房间布置为例,分析了空间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红楼梦》第40回中,刘姥姥逛大观园,逛到了各位金钗的闺房,而这些房间恰恰就是她们性格的延伸、是曹雪芹对她们性格设计的一部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探春的“秋爽斋”,那就是“阔朗”,三间不曾隔断,放眼望去一片开阔,如此才能让性情开朗的探春住得舒服。此外,房间里的物件也全离不开一个“大”字:“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在探春的房间布置中,无一不是一个“大”字,而欧丽娟尤其注意到了“大观窑”的说法。

所谓“大观窑”,其实指的是宋代官窑。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大观”是北宋宋徽宗的年号,只用了短短两三年,但从此以后“大观”这个词就变成了宋代官窑的代称。欧丽娟专门对这个术语做了研究,最终确定,“大观”指的就是“王道仁政”,这一词语最早来自于《易经》,当《易经》用到“大观”的时候,主要是两个含义,一个指神道,即天地宇宙运行的神道,第二个就是王道,就是神道落实到人间而实现的君王之道。由此而观之,欧丽娟认为曹雪芹将大观精神赋予了探春,让这位有才有智的女子在乱世仍有实现王道的志向。在她看来,探春的身上,有着中国古代文人志士的影子:她喜好书法,在审美上也脱离了一般女子的趣味,房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在众多金钗中,她是少有的能够说出自己“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女子,真正能实现光明磊落的君子风范。

在欧丽娟看来,这种性格并非是探春的天性,而是靠后天努力方才形成的,这一点就更为可贵。在她眼中,独立自强的探春不仅在《红楼梦》中奏响了自己的强音,也为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

“读过书的人,应当对自己有更高的追求。”当听众询问《红楼梦》对人生有什么影响时,欧丽娟如此回答道。

文本批评的最终目标,是复原伟大作品的“复调性”,最大程度地扩展作品的内部空间,提供多维度的视野。《红楼梦》是一部读不尽的奇书,红楼中人是解不尽的谜题,欧丽娟所提倡的,并非是一种“唯一正确”的解读方式,而是一种学术研究的方法。“曹雪芹创造了一个复调的世界”,欧丽娟感叹,“而我们必须要提升自己,以一种立体的眼光来重新解读《红楼梦》。”

(原标题:红楼复调曲)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分享到

忽闻噩耗!红学大家李希凡先生今晨在京逝世

季羡林称他清华园“四剑客”之一 面向工农兵的红学报告场场爆满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