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发展600万年的人类将迎重大转折?这名考古学家用历史研究未来

2018-08-03 10:05 北京晚报 TF2018

把时间拉回现在,一个特立独行的考古学家,罗伯特·凯利,放下探寻过去的考古铲,穿越到1万年后的未来,观察人类从600多万年前走向未来的历程,惊奇地发现了人类社会正处在第五次转折的临界点上,所有人都在参与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巨变,人类社会正发生重大变革,全新时代正在开启,我们所有人都在其中,没有人能够逃脱……

作者:王小柔


人类的进化  来源:新华社

考古学家依靠物质遗存来讲故事,陶片、石器、还有断壁残垣。物质遗存的变化告诉了我们人类社会组织的变化。

大部分的历史都是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讲起,仅仅将在这以前的历史称作史前史。如果还要往前追溯,史前的世界可以说是没有止境:6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开始了直立行走(乍得沙赫人和肯尼亚图根原人),与黑猩猩区别开来(二者的DNA相似度高大98%);2500万年前,板块分开之后留守旧大陆的灵长类动物进化成猿类;5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之后不久,灵长类开始活跃于热带雨林并且栖居在树上……一直追溯到宇宙大爆炸。

把时间拉回现在,一个特立独行的考古学家,罗伯特·凯利,放下探寻过去的考古铲,穿越到1万年后的未来,观察人类从600多万年前走向未来的历程,惊奇地发现了人类社会正处在第五次转折的临界点上,所有人都在参与一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巨变,人类社会正发生重大变革,全新时代正在开启,我们所有人都在其中,没有人能够逃脱……

凯利自认为是“泥土考古学家”,从事考古43年是因为享受考古,而非考古带来的实际效用。能有什么实际效用呢?烈日、冰窟、凄风苦雨,这些才是考古学现场的真实图景,显然不会是一铲子下去就找到一堆黄金面具。

我们凭借字数不多的文献去想想一个朝代经历了些什么,这很考验历史学家,同样,凭借地底下年代错综复杂的“物体”去判断某个未知的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既需要科学的精密性,也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在《第五次开始》一书里面提到一个绝佳的例子,1991年登山爱好者在阿尔卑斯山山顶发现一具男性裸尸,尸体保存甚好,人们以为是近期遇难的登山者。考古学家拥有的东西也就这么多,他们展开的工作却令我们称奇。这具尸体不是近期遇难的登山者,通过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年,可以测出这名男子死于约公元前5100的欧洲新石器时代晚期。还有更多的信息经由考古学家发掘出来,甚至这名男子如何死亡,死于何处,死前穿戴什么衣服和武器,随身携带物品是什么材质,他的最后一顿饭是什么食物(小麦死面面包、鹿肉、野羊肉和一些蔬菜)都被一一发现出来,经过考古学家的重构,我们能够完整推出这名男子生前最后一天的故事,并从中发现可能出自同一个部落的凶手杀人的动机。

人类留下的记录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全球性变化。在600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四次这样的全球性变化:技术的开始、文化的开始、农业的开始和国家的开始。这是人类的前四次开始。凯利认为未来的考古学家还会发现另一次开始——第五次开始。它开始于500年前,我们正置身其中,这标志着通过技术(运输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我们会覆盖整个天空、大地和水面。通过全球人口迁移和全球贸易,整个世界连为一体。

凯利显然在用他考古学家的眼光来“挖掘”现代和未来,我们从中看到与历史学家不一样的眼光。历史学家看待近五百年的人类历史,主要依托文献,而且是以一个20世纪或21世纪之人的眼光。考古学家能提供的新视角便是他能像看待地底下挖出的一万年前的史前遗物一样看待近五百年来人类的一切创造。凯利假设自己是一万年之后的人,没有文献资料,仅仅依靠考古挖掘来看我们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

如果关注海洋,会在地中海海底和中国南海发掘出沉船,其他大部分都是1500年以后的,会看到贸易往来和不同地区人们的品位。

如果抬头看天空,太空中飞翔着上万件大的物体,还有上万亿件微小物体,这些都是科技的体现。

再分析一下人类头骨,会发现1500年以前的人多半都是吃本地食物,而1500年以后的人肚子里装得下整个世界。还可以通过同位素测试发现核试验核战争的明显痕迹,还会发现更密集的人类足迹,都浓缩在城市里,同时这里也会发掘出如同高山一般的垃圾场……

罗伯特·凯利《第五次开始》这本书,让600万年前、300万年前、20万年前、公元前10000年、公元前3500年、公元1500年这些数字,成了我们生命中无法逃避的那些“时刻”,让我们沉思历史在我们身上留下的斑驳痕迹。

(原标题:夺宝奇兵的第五次开始)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分享到

中国历史名人辈出,谁能入选“中国豪杰”?这名日籍华裔作家选了十六位

十年跟踪两年打磨,《雪漠密码》获雪漠先生本人认可

梁衡、毕淑敏、刘醒龙等14位当代著名作家散文精编集结出版

一棵树对人意味着什么?作者大吴创作的《树王》里有答案

智能手机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书籍和报刊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刘轩:不要成为一只面对车灯的鹿

新书《神童与录音机》推出,作家林培源用写作化解现实的焦虑

《梁启超全集》花费两代人心血:30年编纂之功,90年缘起不灭

大闹天宫是刺杀?壬寅宫变和蜘蛛精有关?解码西游为你一一解读

《贺超叔叔说西游》:6大改编原则 讲的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

肖复兴《北大荒断简》再忆知青生活 自称第一篇作品就是出于猪号

幾米20周年纪念 全新作品《不爱读书不是你的错》上市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