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北京红星中学教师:一封信收获了四年“福利”

2018-07-30 15:05 北京晚报 TF010

1981年,我在北京近郊的红星中学任物理教师。红星中学不是名校,但红星公社却颇有名气。

改革开放初期,公社走出国门,和美国的农场建立联系,而且有过互访。有一位美国人来中国农村考察,据说他不愿住宾馆,要求住到农民家里,于是公社就把他安排在那时较富裕的赢海东二队社员家里。正好我的一位好友家就在东二队,知道我喜欢英语,他邀我一起到“老美”(那时社员都这样称呼这位美国人)家去。

这个“老美”中文说得挺好,我们去他家,他很欢迎,但是毕竟“文革”的阴影还没完全驱散,我们不敢久留。临别时,“老美”送我一本美国杂志——科学文摘(SCIENCE DIGEST)。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本美国杂志,它后来成了我融入国际社会的导火线。

出于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我翻阅了杂志中的几篇短文,虽然难度很大,借助字典还是看懂了些,其中一些趣味物理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便给地址印在封皮里的编辑部写了一封信。

我是个学俄语的老大学生,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一股学英语热潮,跟着电台学了点英语,底子很薄,书写更不行,为此,我特地花20多元买了一台英文打字机,用“中式英语“表达我对杂志的兴趣及想得到杂志的愿望。不好意思跟人家要,但是又买不起(一本杂志2美元,当时合16元人民币,我月薪才54元),只好说交换,用中国出版的英文杂志换美国杂志。信发出去后,心里直嘀咕:不知道信是否能收到,也不知道是否能被看懂,还担心信是否会被海关查收……

大约过了两个月,1982年初,学校传达室给我送来一个牛皮纸包裹,打开发现里面是十多本崭新的《科学文摘》。为了兑现承诺,我买了一本《中国建设》通过水路寄去了,大约花了10元钱,这对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后我就再也没寄任何刊物了。可是这家杂志社仍然不断给我寄来杂志,一月一次,一连寄了四年。每次都是航空邮寄,直到1986年杂志停刊,我才失去了这份“福利”。

得到这些杂志,我很兴奋,杂志上介绍的科技知识以及精美的图片深深吸引了我。有一篇太空飞行的文章特别有趣,有几个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也很迷恋太空飞行,他们向我提出一些问题,我也解释不清。这样,我又一次给编辑部写信,希望有人能够帮助解答这些问题。

出乎意料的是,我的这封信在杂志上刊登了,这使我在美国杂志上“出了名”。我所在的红星中学那时不断收到外国来信,主要是美国的,也有一些加拿大、南非等国的。来信的有学者、教授、宇航专业人员,他们对宇航飞行器给出了详细的解释,并介绍了太空照片的拍摄。一个美国教授还给我寄来一大包宇航的图片资料;有的人还给我画了图,说明飞行器的原理;另外有些人给我写信是想交朋友,他们表达了对中国非常友好的感情。我一共收到大约20多封信及一些图片资料。

频繁不断的外国来信还惊动了学校领导,校领导向上级汇报了此事。有一天,学校里来了几辆小车。老师们私下议论“老陈出事了”。的确,上级领导来调查了,他们找我谈话,了解情况,还要我把那本刊登短信的美国杂志拿出来,进行审查。最后,领导跟我说:咱们国家通信是自由的,但和国外交往时要提高警惕,有时无意中就可能泄露国家机密。所以那时的确很害怕。

收到这么多国外来信,我很感动,我很想回信表示感谢,但这是不可能的,一是领导已经婉言劝阻我了,另外,我的经济力量也不允许。后来,我又一次给编辑部写信,希望他们能帮我转达对外国热心朋友的谢意。

1983年8月,感谢信被刊登了。

一场书信风波平息了,但很多朋友在书信中表达的热情、友好、对科学的执着,一直深藏在我心中。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一位美国人的信:“China was a sleeping giant and would someday awaken to be a great nation once again”(中国曾是一个睡着的巨人,某天它将醒来,再一次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

1983年,我得了一些翻译的稿费,便给编辑部寄去一份中国年画的挂历表示感谢。后来,编辑部一位女助理编辑跟我保持长久的通信,她是我大洋彼岸的英语老师,我给编辑部写的信,表达不对的、语法有错误的,她都帮我纠正,她还给我寄过一些英语读物、英语录音带、美国邮票及贺卡等。我们通信一直持续到2007年她去世,至今我还保留着一张她寄给我的照片。

我没有得到财富,也没有成名,唯一可以自豪的是:我曾在国内科普杂志上发表过十多篇译文。

本文作者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先后在大兴多所学校任教。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耿爽: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不是做给外国人看的

为何说要越有疑则越读书?2018这5本历史书让人“明智”

《伟大的变革》观展人数超200万 网上展馆点击浏览量破2亿次

专题片《40年,我和我的东城》共分十集播出 揭秘东城改革开放故事

恢复重建、合署办公,40年来党的纪检监察工作是如何发展的?

微纪录片献礼改革开放40年,以小细节抒发大情怀对准网络用户

北京交通管理40年变化:曾经疏导靠摩托队 今指挥中心世界顶级

2019年研究生初试首门考试结束 改革开放40年成重点内容

北京崇文门菜市场在传承中创新 曾是京城四大“菜篮子”之一

北京艺术院校展40年教学成果 呈现各院校精品课程

40年来多少不可能成了可能 这几张图让人感慨万千……

东城区社区志愿者“改革开放是一个伟大奇迹”

厉害!三峡电站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纪录

流失百余年的圆明园马首,年内将首秀!

终于回家了!68件流失英国文物追索回国

暴雪预警升级为橙色!这些地方居民请注意安全

国家发改委回应近期民生热点——猪肉价格去年3月以来首次同比下降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里程破3亿千米,计划明年2月实施火星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