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北京北新桥有口锁龙井困着600多年兴元龙,这部话剧讲它的故事

2018-07-25 09:57 北京晚报 TF2018

将一个民间传说改编为话剧,主创的意图不仅是对传说的描述和还原,除了传说本身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更多的是在历史文化中挖掘更深的内核,在传说中找到与当代对话的内容。

作者:王润


如今的北新桥街道北新胡同  资料图 摄:孔繁纲

在北京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民俗传说,据说北京的海眼,也就是今天北新桥的地界有一口锁龙井,井下锁着一只被困了600多年的兴元龙。这只龙在明朝时曾祸乱北京城,施法水漫京师。刘伯温奉燕王之命保北京城太平,联同姚广孝前去镇压,施计将龙降服,封印于井下,并许诺当井旁的这座桥旧了,兴元龙就能够重能获得自由。然而刘伯温根本没有给这条龙出来的机会,特意将这座桥取名为“北新桥”,意味着这座桥永远不会“旧”,至今已经600多年。

将于8月15日至26日在北京鼓楼西剧场进行首轮演出的话剧《北新桥的海眼》,正是在这个传说的基础上,颇为创新地引入了误入锁龙井的现代人“乔梁”这一角色,让一人一龙在井中相遇,通过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碰撞,在引人入胜的情景中形成了强烈的戏剧感。将一个民间传说改编为话剧,主创的意图不仅是对传说的描述和还原,除了传说本身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更多的是在历史文化中挖掘更深的内核,在传说中找到与当代对话的内容。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张默,近年来在影视及戏剧领域都非常活跃,并在2015年创立了北影新青年戏剧工坊。作为该剧的导演张默表示,自己很小就听说过北新桥的海眼和锁龙井的传说,对这个亦幻亦真的故事里那个锁龙井内的情况也早就心驰神往,因此此次执导《北新桥的海眼》也颇有些圆儿时梦想的意味。

在话剧《北新桥的海眼》中,他设想了兴元龙在这漫长的黑暗岁月中,一直坚守着信念,默默的承受着刘伯温的文字游戏留给他无法释怀的伤痛,直到某天凡人乔梁偶然跌落锁龙井中,与兴元龙在奇妙的空间中相遇……

在该剧人物造型设计赵津看来,鉴于此剧的题材特殊性,在服装设计和化妆造型上应该着重突出“真与假”“虚与实”“龙与人”之间的碰撞和冲突,让现代人的精神面貌和古人的精神气节相对比,让虚假传说和历史真相对比,让仙界灵物与普通凡人之间对比,因此在服装设计上不会采用一般舞台服装的明亮饱和度,而是用近似于电影质感的带灰度和重度的色彩来表现,要让观众一开始觉得乔梁就是个平时生活中老北京胡同常见的市井小民,而出场时的兴元龙也就好似流浪汉老头一样,看不出太多特殊性。而当兴元龙变身时,观众才会惊叹:原来他真的是龙!

如何创造一个大家都只是有所耳闻但谁都没见过的锁龙井内的场景,也成为该剧让众多观众颇为好奇和期待之处。在这场无中生有的创作中,《北新桥的海眼》的舞美设计王铮并没有太刻意去创造一个锁龙井中的环境,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井中生活意象的营造,希望能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让那个谁也没有见过的海眼中的景象,成为人人都可以去发挥想象力去三度创作的空间。

灯光设计王润杰也认为,要给一个密闭的环境做灯光,是一项有趣的挑战。“在井底下生活,会是特有的生活状态,要将光在一个不透气的环境里变的透气,同时营造具备美感和环境的空间,是我这次灯光设计的主要方向。”

担任该剧戏剧构作的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宁宇表示,戏剧来源于生活,在北新桥的十字路口向着四面八方望去,四个路口会展现不一样的生活环境,而这部戏展开的便是一种天上和地下的空间,体现出了一种三维的、600年间的岁月和时间的变迁。“有多少人在这个十字路口,向着四面张望的时候,心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感觉?这虽然是一部小剧场话剧,但是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时代精神,最终探究的是人类精神的延续性和当代性,是一部小规模、正能量、大情怀的戏剧。” 赵宁宇还透露,北京电影学院除了在对电影的研究之外,对戏剧的研究也很重视,目前已将专为《北新桥的海眼》这部话剧编写的书籍《北新桥的舞台艺术》列入了明年的出版计划。

依托古老的传说,延伸新的意境,这部戏剧新作也吸引了众多业内专业人士的关注。原北京人艺副院长崔宁对此表示,现实主义题材的戏剧创作,在业内一直困难重重,而在这部作品中,他看到了这个优秀的创作团队另辟蹊径,以城市传说为基础,映射到现实生活,也希望有更多类似的作品能够涌现出来。而中戏博士生导师刘红梅则表示,这部组成元素非常多元的作品,让她看到了创作者对舞台艺术的执着和热情,也期待早日见到这部作品的上演。

(原标题:“北新桥”从老北京传说中找灵感)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2018

分享到

古代“厌胜”之术到底是真是假:木工做做手脚房主就能家破人亡?

降妖除魔预测吉凶还能当CT用?古代传说中的铜镜当真“万能”?

女子通奸亲手勒死丈夫后深夜将其沉尸,结果“神仙显灵”了?

跨海铜人的图像史:自由女神像都是受其启发而来?

见到和珅化为“腐蝶”? “太常寺仙蝶”的最后下落

“尸香魔芋”到底是不是传说? 原型是“花魔芋”吗?

当“假鬼”遇上“真鬼”的时候戏剧性就发生了

《西游记》里的法宝 都爱在修道者身上找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