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北京友谊商店史话:最大的特点是一般人不得入内

2018-07-21 18:13 北京晚报 TF000

北京法雅体育的老总尹阿奇先生是我的朋友。乍一看老尹的名字颇似江浙一带出生的人,其实,他是正儿八经的老北京,在商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从普通店员,一步步成为大型商场的老总,现而今又在体育用品行业混得风生水起,在京城的老商业圈里名头不小。主业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家里到处是他四下里寻摸来的宝贝,只要说起自己的藏品,他那双不大的眼睛里就会放光。

前不久,几个朋友小酌,酒酣耳热之余去他家品茶闲聊,阿奇兄带着炫耀与自豪,又一次展示了他收藏的部分古旧书刊,其中一本一九七二年八月印制的北京友谊商店食品部商品目录吸引了我的目光。便借来仔细阅读,不知不觉,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也勾起许多回忆——

这本小册子为油印,十六开横向装订,封面红色的美术字“北京友谊商店”由左向右微微上斜,背景是蓝色的友谊商店外景,雅致中带着活泼,底部是红色小字的地址电话,店名为中英文双语,体现出当时这家商店的特殊地位。从这个封面设计可以看出,友谊商店的美工应该功力匪浅。

扉页只有三行字,第一行“外宾大楼食品部经营商品目录”点名内容属性。再一行是印制机构:北京食品供应处。最后一行是印制时间:一九七二年八月。

小册子的第一页是“说明”,全文不长,我做一次文抄公,原文抄录:

“根据上级指示,新建外宾大楼确定在国庆节前开始营业。并根据三部通知精神,做到商品丰满,显示出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大好形势,大体上做到外地有的商品,外宾在北京基本上也能买到。因此,在组织货源上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再此特表示感谢!

外宾大楼经营食品分为二十个大类,计1214个品种。还有尚待解决的出口商品数十种,还烦请有关方面协助解决。

由于我们筹备这样大型的商店还是第一次,没有经验。又加上时间仓促。所以在商品齐全丰满等问题上距三部通知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请首长和有关方面批评指示。”

这个说明言简意赅,并没有用当时流行的那些政治口号穿靴戴帽,也没有什么过分的客套自谦,比今天许多说明文还要清爽。由于时间久远,加之过去不重视资料的留存,尽管我也找过现在的友谊商店负责人,去过依旧惨淡经营、苟延残喘的友谊商店与店员聊天,力图了解更多,但是更多的信息也很难查证了,仅就现有资料,做几点补充说明,以图管中窥豹吧。

北京友谊商店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34号供应部”,1956年6月1日正式开业,是北京食品供应处的对外名称,这个正处级单位十分神秘,因为它的服务对象是中央领导和外宾,同时还承担着为重要会议提供食品的任务,也就是人们常说并且被诟病的“特供”,它位于王府井东华门大街,门口只标示着“三十四号供应部”几个字,里边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进的。

此后的1964年,为外国人提供商品的职能分离出来,成立了友谊商店,这是当时国内第一家专门为常驻外宾、来华旅游团队提供服务的大型涉外商店。1972年迁入建国门外大街北侧的现址,当年国庆节开业。了解了友谊商店的沿革,便解释清楚了为什么友谊商店的目录由食品供应处撰写提交、具体开业时间地点等等疑点。

说明里还两次提及“三部”,多方查找没有结果,我分析,可能是当时主管外事、商业的国务院三个部委的简称,为什么一个商店卖什么会惊动那么大的衙门?理由很简单,外事无小事嘛。而目录之所以把友谊商店叫做外宾大楼,可能也是因为其服务对象以外国人为主的缘故。

目录正文共41页,单面印刷。分成糕点面包饼干类、酒类、茶叶类、肉类、水产类、鲜菜类等二十个品类,每一类里包含着若干商品。这1214种商品都是当时的全国各地的名优产品,标明了原产地或者品名规格,可惜,没有价格,无法做进一步比较。比如,第一种糕点面包饼干类一共有121种商品,只有七种是上海出产,其余都是北京所生产,这可能是因为此类商品不易长途运输,加上北京产品品质有保证的缘故。同时,友谊商店还有当时唯一的对外营业的面包房,许多面点可以自行制作。

而糖果、糖类249种里,绝大部分产自京沪两地,只有糖精和白砂糖、红糖产地是天津、东北和内蒙,说明当时京沪两地一北一南,是轻工业两大生产基地。我在酒类里除了发现诸如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名酒以外,还看到当年国内居然还生产洋酒,北京产威士忌、罗姆酒、俄斯克,山东、东北的白兰地,赫然在列,不知道味道如何。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目录里的牛羊肉类里,居然有20至40斤重的活绵羊、活山羊,不知道什么人会买,买了又会干什么用,莫非是有的老外有什么特殊要求?

食品部只是友谊商店的一个组成部分,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商品部出售各种紧俏物品。仅就这个部门而言,1972年,正值文革中后期,市场萧条,生产低下,物品稀缺,物流艰难,操办起这样规模的商场的确非同小可,搁在今天,一共一千二百多种商品不算什么,任何一家大型超市的商品种类都不知比它要多多少倍,在那个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凭票供应的年月,这里简直就是购物天堂,更显得它鹤立鸡群。

在当时那个物质紧缺的年代,能够到友谊商店买东西的除了外国人以外就是一些海员、侨眷能出入其间,所需货币也非外汇券莫属。友谊商店成了京城一处充满神秘色彩的购物所在。开业之初,食品部出售的商品都是国产优质品,慢慢地,一些国外的食品烟酒等等也进入了它的柜台。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友谊商店的大门才对普通百姓敞开,而此时,友谊商店也开始失去了它固有的垄断地位,原因很简单,改革开放,物质丰富。1995年国家正式取消了外汇券,友谊商店从此末路穷途,门可罗雀,虽然至今依然营业,可是店员比顾客多,无人问津的商品蒙着尘土,这一切,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而今,友谊商店门前每天都会有无数人经过,年纪大的人或许还会偶尔想到什么,年轻人对它基本无感,如果不是偶然见到这本小册子,我也根本想不起在几十年前,曾经有这么一家辉煌又神秘的商店。

 

作者:孟春明

分享到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