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北京的新地名是怎么来的? 曾有名为“小霸王”的过街天桥

2018-07-11 13:47 北京晚报 TF003

30多年来,家住新源里的杨琨平老人见证了家门口的东三环从无到有,从城市边缘到城市中心,从畅通到拥堵的历程。在老街坊们眼里,由企业冠名的燕莎桥更应该叫做亮马桥。1993年9月17日,《北京晚报》曾刊发《东三环改造中部分桥梁用企业命名》的报道,一一列举了在东三环贯通时,从名为“国贸”、“长虹”、“燕莎”的立交桥,到名为“山海丹”、“小霸王”、“威力”的过街天桥。

今年4月22日,百子湾南一路经过重新铺设人行便道、施划交通线后,全面投入使用。

去年夏天,一条无名小路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因未及时移交使用,百子湾南一路被一名中央美院的学生擅自命名为“葛宇路”,甚至被收入了电子地图。事件曝光后,《北京晚报》迅速展开“身边的无名路”线索征集活动,助推“北京市无名路和不规范道路名称的清理整治、命名”工作。

几十年间,北京的道路建设犹如三环路上昼夜不息的车流,滚滚向前……从带有时代烙印的企业冠名,到无名路的清理、整治,北京道路命名越来越规范化。带有鲜明区域人文特征的百街千巷,不仅是城市交通坐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传递出北京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深长古韵。

企业冠名道路引发社会关注

1993年9月17日,《北京晚报》刊发企业命名立交桥的报道。

虽然住得与燕莎购物中心近在咫尺,但杨琨平和老街坊们很少光顾。据老人回忆,看到桥上挂起了“燕莎桥”三个字,街坊们有点议论,“一切向钱看”的说法一度占了主流。但在当时,改革之风劲吹,市场经济活跃,联想桥、四通桥等由企业冠名的桥梁纷纷亮相,大家也逐渐认可了这一做法。1993年9月17日,《北京晚报》刊发报道《东三环改造中的部分桥用企业命名》,写出这篇报道的资深记者毛序国说,国贸、长虹、燕莎这几座立交桥的冠名价格是每座100万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100万元是可以为市政建设出一份力了。

毛序国说,当时,国贸桥是准备按照原来的地名“大北窑”来命名。“我当年报道的标题就是‘大北窑桥建成通车’。现在呢,大北窑何在?但‘国贸’尽人皆知。”

企业给道路冠名的背后,是当时北京经济环境的真实写照。然而,虽然普通市民慢慢接受了这样的做法,但来自学者、专家的反对声依然存在。不过,当年的专家们所反对的,并非是“企业冠名北京标志性建筑是否合适”,而是“不该由外国企业冠名”,其中的典型就是燕莎桥。燕莎桥旁的燕莎购物中心和凯宾斯基酒店有来自德国的投资,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这笔投资获得了相当的收益。而对于北京,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能够建设起高档的购物中心和酒店,提升城市的商业品质,两方实现了共赢。

如今,这种带有时代背景的命名方式也许不会再出现了。但是,“道路命名”这个本该由专业人士讨论的话题,却在2017年夏天以另外一种形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13年,中央美院学生葛宇路发现了朝阳区苹果社区附近的一条800米长的小路,这条路属于小区代征路,名为“百子湾南一路”,由于小区开发商未及时向政府移交使用,导致道路管理跟不上,正规路牌缺失。葛宇路便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这条路,并在东西两侧设置了自己制作的路牌。

“葛宇路”被曝光后,《北京晚报》迅速展开“身边的无名路”线索征集活动,连续刊发报道,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系列报道助推道路名称规范

“葛宇路”被曝光后,《北京晚报》展开“身边的无名路”系列报道。

“葛宇路”的出现,无意间暴露了城市管理的短板。因为建设、拆迁等原因,北京市存在着不少无名路,《北京晚报》派出记者给与详细报导:丰台区木樨园小区北侧,东城区宝华里南侧有一条无名路。该路地处两区交界,成为一处管理盲区。这条路东连永定门外大街,西通沙子口路。虽然只有四五百米长,却是沙子口居民前往永定门外大街(即南中轴路)的必经之路。有居民叫它“后街”,也有人说是“木樨园世贸商业中心北边的胡同”,或是“宝华里小学南边的胡同”。虽然道路没有确切的名字,但道路沿线的居民家门前,却挂有“西木樨园××号”、“沙子口路南侧支路××号”的牌子。不过,这些地名在电子地图上却查询不到……

若不是“葛宇路”的出现,这些混乱的道路命名也许很难进入公众的视野。不仅居民的日常生活会受到影响,一些正常的行政执法工作也会遇到麻烦。记者采访了多位一线交警,在辖区内出现“无正规名称的市政道路”时会遇到哪些问题,交警们普遍的看法是:如果有比较广为人知约定俗成称谓的,还好办;如果没有,遇到事故、纠纷类的报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警速度。

记者实地踏勘发现,和周围店铺林立、小区出入口众多的道路相比,几百米长的“百子湾南一路”确实非常清净,为数不多的几个文化类工作室位于路北,路南侧仅有苹果社区的一个出口,整条路上连一个小店都没有。能在如此不起眼的小路上找到北京城市建设过程中,道路命名方面的漏洞,无论是葛宇路本人还是将之公诸于众的媒体,都在无意间助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

去年8月1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协调各区政府和交通、市政等部门,启动了北京市无名路和不规范道路名称的清理整治、命名工作。城市道路的命名是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和“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原则办理,并依据分级管理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命名的。

道路命名注重人文和传承

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秦红岭因为自工作的关系,一直对城建问题高度关注。对于地名的变迁、保护和命名规范,也有着独到的想法。她说,中国人自古就有重视地名的传统,地名承载了一个地区特有的历史价值及文化特征,是区域文化的象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地名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普查筛选有重要文化价值的地名,并通过立法方式加强对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在江南旅游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水乡的小街小巷、小河小汊,都有着非常雅致的名字,无形中极大的增加了这个地方的文化魅力。所以我一直认为,城市在改建、扩建的过程中,要命名一个地名,更多地需要体现出城市的人文价值。”秦红岭强调说,自行命名肯定不宜鼓励,试图在地名中体现大众商业文化,也无可厚非,但它毕竟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或者是时代精神的一种间接反应,无论如何,像北京一些老立交桥那样以企事业单位的名字来命名,割裂了由地名承载的文化传统,现在回头来看,并不合适。

“地名、街道名称往往是一个地区约定俗成的名称,有其自身的命名规则,也能反映出当地的地域特点。比如北京地名一方面反映当地景观风貌、城市空间地标,如前门外的天桥、什刹海的银锭桥,另一方面也反映北京独特的本土文化,如北京胡同名称五花八门,是胡同文化的一种特殊而有趣的反映。而且,由于丰富的儿化音是北京话的重要特征,因而哪些地名儿化,哪些地名不能儿化,这体现了独有的京味文化内涵。”秦红岭说,老北京地名文化的传统第一是讲求规矩,第二是遵从约定俗成原则,这些都是应传承的原则。

根据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公布的数据,北京市无名路和名称不规范道路数量共有4639条。并不是所有的无名路都需要命名,北京市在清理整治工作之初确定了无名路选取标准--未悬挂路牌、车辆可以通行、长度100米以上、有硬质铺装路面的无名道路。另外,还有一些未通车的断头路、百姓生活中实际需要的临时性规划道路,也纳入到此次工作的范围中。

前两批新命名的无名路名称中,出现了30条胡同的名字,分布在东城、西城和延庆,基本上都是直接恢复了道路原址以及邻近的老地名。近年来,随着城区改造,一些胡同消失了,胡同的名称资源尤显宝贵。《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要求保护1000余条现存胡同及胡同名称,为此,北京市在梳理城区的无名路时,更加注重地名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再利用。继2017年11月完成第1批309条道路命名工作后,截至2018年1月底,北京市第二批446条无名路已有195条完成命名。

(原标题:北京的新地名是怎么来的? )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安然 李环宇

编辑:TF003

分享到

北京整治无名路专项工作顺利进行:给路起名 有章程就好办

擅自命名“葛宇路”事件一周年 探访百子湾南一路今夕之变

北京开始城市道路专项检查 防止"葛宇路"再现

北京今起开始城市道路专项检查 防止“葛宇路”再现

关注北京无名路:宝华里与木樨园之间这条“后街”快有名字了

葛宇路为何被处分? 那边西学东渐路看上去也很玄

“葛宇路”后本报发起线索征集 数十读者来电讲述身边无名路

北京开展无名道路清理工作 我们身边还有多少无名路?

“百子湾南一路”路牌上岗 “葛宇路”现象不应一笑置之

“葛宇路”风波平息路牌被拆 “百子湾南一路”来了这次是正版!

今日读报:非洲客天安门中暑 葛宇路路牌被拆除

北京通报7家单位巡视整改情况

北京全市普降中雨,晚高峰出行注意安全

北京今年优化增设公交线路超百条,乘车更顺畅

天通苑添1.2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2月正式建成开放

见火不慌,抬手就灭!北京将每年培训30万“准消防员”

天通苑北长途客运站开通运营,线路覆盖河北北部、山西和内蒙古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