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王子猷雪夜访戴给今人何种启示?中国当今知识分子需要这种气质

2018-07-08 11:11 北京晚报 TF011

夜来翻史书,读“王子猷雪夜访戴”典故。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率性通达的东晋名士刻画得形神毕现,气韵生动。

作者:庞立群


大雪纷飞的晚上,王子猷从睡梦中醒来,忽然想到了朋友戴安道,便连夜乘船前往,次日到了戴家门前却又转身折返。有人问王子猷为何不见戴安道,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资料图

俞汉远是明代陆容所著《菽园杂志》中的一个人物。俞汉远在京城做事,由于他工诗善画,吏部尚书又喜欢绘画,便派人请俞汉远到自己府上作画。出人意料的是,俞汉远不肯前往。邀请他的人说:“别的人想见尚书大人一面,托关系、找门路都做不到,大人现今专门来请你,你怎么还不去呢?”俞汉远说:“我如果去给尚书大人作画,倘若日后做了官,人们就会说我是靠画画得到的官位,所以我‘不见’。”

在常人看来,尚书大人主动请俞汉远到府上作画,这可是巴结奉承的好机会,如能傍上这棵大树,或许就能平步青云。而“不见”,恰恰印证了俞汉远内心的清高、独立与自尊。

无独有偶,明代时还有个书画家叫李流芳。魏忠贤建生祠,李流芳就是不往拜见,并对他人说:“拜,一时事;不拜,千古事。”据此来看,李流芳这个人不仅才华出众,而且腰板也直。因这份“不见”,董其昌对李流芳大加赞赏:其人千古,其艺千古。

无论是洒脱恣意的王子猷,还是不依附于官员权贵的俞汉远与李流芳,此等不见,着实令人心生敬意。

所以说“不见”,有时就是遵从个体内心的本真与安宁。作家钱锺书也有个“不见”的故事。

晚年时,钱锺书淡泊名利,闭门谢客。曾有外国记者因读了钱锺书的《围城》而想去拜访他。此人通过很多关系,终于找到了钱锺书家的电话,钱锺书却在电话里拒绝了对方的请求,他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这话的意思很明白, 你喜欢的是书的内容,何必求根溯源,一定要见作者呢?

人生漫漫,总会有一回又一回的遇见,然而在某些场合的刻意“不见”,却可以让我们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道路,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