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科技

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做一个科学中国人

2018-07-08 10:56 北京晚报 TF011

从世界最大的无现金交易总量,到世界最快的大数据计算速度,从世界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到世界最先进的高铁网络,从世界最多的人工智能科学论文,到世界最领先的光伏产业链……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让人惊叹的科技成绩和成果,而每一项成果背后都离不开与创新同行的“科学中国人”。在刚刚揭晓的“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因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开创性工作,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原校长李未获“杰出大学校长奖”。

资料图

记者了解到,“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评选已成功举办15届,已成为科技界具有专业品质和重要影响力的一个活动,袁隆平、杨振宁、顾秉林、屠呦呦、王泽山、潘建伟、王小谟、曾庆存、施一公等多位知名科学家都曾上榜。在今年的“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颁奖现场,为核潜艇事业发展奋斗了大半生历程的黄旭华院士说,中国自行研制核潜艇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是在技术先进国家对我们严密封锁的情况下白手起家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从无到有就把核潜艇搞出来。

“研制核潜艇,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无数个和我一样怀揣着强国强军梦的科学人员,积极地响应‘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号召,投身到这个伟大的事业当中,为核潜艇事业呕心沥血,苦干惊天动地事,默默无闻甘做隐姓埋名人。没有条件,就骑驴找马,边走边做;没有先进的计算手段,我们就用算盘先打起来,用计算车拉起来,用磅秤称起来。”黄旭华院士说起当年,一幕幕至今如同在眼前,“今天核潜艇研究战线站在领奖台上的是我一个人,但是我深深知道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是属于核潜艇研制战线的广大职工,核潜艇的诞生,是全国大力协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仅仅是其中一个成员,荣誉是属于集体的。”

据悉,为表彰在科技进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这一届的“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首次设立了“创新团队奖”,首届创新团队奖由中国科技大学“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热带西太平洋潜标科学观测网团队获得。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领衔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经过数年的艰苦攻关,终于促成了中国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2017年,“墨子号”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实际分发距离超过1200公里,创造了世界纪录;首次实现了空间尺度严格满足“爱因斯坦定域性条件”的量子力学非定域性检验;首次成功实现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至此,“墨子号”提前圆满实现全部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和空间尺度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检验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

就在“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揭晓前不久,潘建伟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再次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18个光量子比特的纠缠,刷新了所有物理体系中最大纠缠态制备的世界纪录。这一成果应用价值极大,表明我国继续在国际上引领多体纠缠的研究。

在潘建伟带领团队潜心量子研究之时,由王凡带领的热带西太平洋潜标科学观测网创新研究团队,形成了稳定、高效、可靠的工程技术体系,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在国际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领域发挥核心作用、实现从跟踪到引领的跨越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团队建立的由数十套潜标组成的热带西太平洋科学观测网,自2014年起实现稳定运行,直接和长期观测了从海表面到1000米深度之间热带西太平洋主流系的三维结构和多尺度变异;开发的深海实时潜标系统2016年试验成功实现了长期稳定实时传输后,2017年实现了十余套实时潜标组网和从1000米向3000米的深度扩展,建成了国际首个实时传输深海潜标观测网,将为国内外利用潜标阵列监测和预报海洋环境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颁奖现场,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告诉记者,科技人才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创新思维,他们不墨守成规,从怀疑和发现不足中寻找突破点,在新的路径探索中,实现颠覆与自主;二是创新的方法,有手段、有技巧,能够胜出一筹;三是创新的工具,像掌握战争中先进武器那样,具备主动和主导权。

刘燕华说,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能力与水平是科学中国人追求的宗旨。许多科学家,他们无私的奉献使国人动容、感动,他们深厚的功底让人们佩服,他们卓越的成绩也是国人的骄傲。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要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科学家创造更加宽松、稳定、持续的环境,让科技的智慧去发扬光大,形成生产力,并造福于国家和社会。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蔡文清

分享到

厉害了!新增两院院士59人来自北京,数量居全国首位

中科院院士增选今天启动:处级以上领导不得参选 总名额71名

北斗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完成技术验证,确认各国意见后将向全球发布

“天问”“嫦娥”新帮手: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式启用

全国首批!延庆挂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戴口罩也能人脸识别、蓝牙解锁车门……进博会勾勒智慧生活新图景

“天问一号”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已在轨飞行98天

华为Mate40系列正式发布,亮出史上最强手机,对决新iPhone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