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吕品田:速写有助于保持生活感受鲜活性

2018-06-28 13:53 北京晚报 TF0328

吴作人先生说: 速写是画家毕生的作业。从业以来,我努力把这项作业完成好。

作者:吕品田


 

记得从少年学画开始,老师就告诫我,要多画速写,这种快速而简括的写生方法既可以训练基本功,又能帮助你观察生活、了解事物。那时正值“文革”后期,速写被作为艺术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和表现形式而大受重视,但市面上却难得见到专业书籍,描绘时事和工农兵形象的速写画集却是热门出版物。吴德隆、吕洪仁编写的《怎样画速写》,那时很是畅销,而它也成了我习画的入门教材。当年还有一本《阳泉工人速写日记》,内中的画作已没有什么印象了,但“速写日记”这个概念却让我一直记得。在后来的经历中,日记化了的速写也是让我在绘画上还有些许“笔耕不辍”,生活中我已习惯了这种可以信手拈来的记事方式。

八大处龙泉庵 北京海淀

早年习画,在速写上颇下了些功夫,我也因此接触到了比自己生活圈大得多的世界。上中学时,学校安排我们学工。我学着当年画家的样子,拿着速写本在锻造车间画机器,画工具,画工人师傅劳作的动态和场景。画速写时,工人师傅们在一旁夸赞,或是评点画得哪里像哪里不像,还有人特地找来一大张作废的蓝图纸,要我在背面把整个车间画下来。凭着一个来月的学工体验和蹩脚的速写,我创作了一幅题为《锤炼》的国画。这幅描绘工人师傅手把手教学生用气锤锻打工件的处女作,幼稚不堪地仿照着“文革”创作的套路,但这切身的经历却让我对速写价值有了最初的认识。

铁匠铺 江西婺源

上大学前的那几年间,我随市文化馆美术创作学习班深入生活,到过修水利的工地,到过郊区农村,到过井冈山革命老区,为创作搜集素材或为办宣传展画了不少速写。就这样,我逐渐养成习惯,平常兜里总会揣个本子,只要有时间就勾上几笔。记得有一年地区群众艺术馆搞全区文艺汇演,我被拉去在剧场做些开场前的杂活。大幕一开,没事干的我就坐下来试着画舞台速写,半个月下来颇有些收获。我体会到动态速写绝然不同于对景写生,它不容看一眼画一笔,而要求你对人体动态规律有预先的了解,以至需要调动超出视觉的理性把握力。

上大学后,速写成了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年的每门基础课,包括素描课、色彩课、国画课、雕塑课和图案课都有出于不同训练要求的速写作业。而且在头两个学期里,老师还布置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画人物、动物、植物或场景的各种即景速写,并且每周都要集中起来交老师批阅。回想起来,这种训练对造型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它能够锻炼我们的快速反应能力,犀利敏捷的取舍能力和果断明确的概括处理能力。在创作实践中,这些素质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构图能力,而且有助于构思,可让脑海放电影般地浮现出摩肩接踵、千军万马的生动意象。

速写对创作实践的意义还特别地表现在有助对鲜活生活感受的保持。创作一幅作品艰辛而漫长(至少相对速写而言),在此过程中,作者最初的感受会在创作展开的长时间中逐渐减弱消退,以致陷入一种“缺乏感觉”或“毫无感觉”的状态。这种状态也会因为缺乏生活体验,或长期闭锁于画室而日益强化。作品上恹恹无生气的干瘪滞涩、失神乏味,多是内心麻木不仁的结果。艺术创作对“第一感觉”的重视,是对保持生活感受鲜活性以及相应能力的强调。这种能力可以通过速写得到训练和加强,比如色彩速写或画色彩小稿就是快速捕捉第一色彩感觉的好方法。当年我经常做这种限于十多分钟完成的作业,获益良多。

研究和创作相结合,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优良传统。王朝闻、冯其庸等老前辈,都是集学者与艺术家于一身的大家。我自1985年考入这所研究机构之后,我的主要精力转向了理论研究。但得益于这里的学风熏沐和先生们的表率影响,这些年来我没有完全脱离艺术实践。当然,我不可能像全职画家那样整天地画画了,更不可能有时间专门深入基层去采风写生,而只能利用一些顺便的机会或点滴的空闲,画些即景速写。出于习惯,速写本是我出门的必配装备,即便根本无暇作画,但只要一本在身就觉得心里踏实。在考察活动的间隙,在候车的片刻或旅行途中的车上,速写这种记事方式让我可以随时写下入目感心的点滴与片断。休息日若能得闲,我最乐意的消遣活动就是到京郊乡村去画速写。虽然不能轰轰烈烈地画画,但逸笔草草的小速写也让我觉得无比满足。对我来说,这既是接触和观察生活的便当方式,也是愉快的休闲方式,紧张的思想由此可以暂时放松,转而在宁静之中悉心感悟身边的世界。

“即兴的灵感和欲望,应随时记下来。”随着阅历的增长和经久的实践,我对启蒙老师黄永勇先生的这番话有了日益增进的理解。速写是认识生活的一种途径或手段,通过写生可以真切地观察世界、了解对象。然而,速写的意义也不尽然是深入生活、积累素材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深切地感受生活,以至它也是能够径直揭示生活美学蕴涵且记志会心审美感动的特殊艺术形式。如果只是功利地画速写,以期记录物象特征或细节,这样的速写就仅有工具性。纪实的诉求需要客观地描写物象,这不可能闭门造车地想象出来。然而,因为有了照相机,工具性速写的必要性已逐渐削弱,而作为生存体验的速写却永远不失其必要性。速写之“写生”可以唤起人的蓬勃情感,若缺失这种真情实感,创作实践的结果就难免苍白雷同、牵强做作。凭借速写,艺术家可以沉浸于生活。这是一种体现人生价值的积极感知活动。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原标题:速写 信手拈来的记事方式)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