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北京耳顺老人郑宝元 将木质折扇中引入“黄金分割定律”

2018-06-22 12:45 北京晚报 TF001

中国折扇拥有众多流派,其中,植根北京的木制折扇极具皇城风范。已过耳顺之年的郑宝元就是木制折扇的作者,他的制扇基础源自一门看似与制扇毫不相关的学科——数学。

“黄金分割定律”的引入,使扇子更加美观。
郑宝元制扇之前先要绘制大量图纸,反复研究各部分的尺寸比例,将数学理论与思维引入其中。

郑宝元生在北京,祖辈就喜欢玩扇子,并和当时北京有名的戴记扇庄的一名王姓伙计相熟,学会了修扇子、做扇子。郑宝元回忆,“我小学的时候,一到假期,就回通州老家去照顾爷爷,爷爷教我做各种玩意儿,我就也学会了做扇子。我大学专业是数学,毕业后又当了十几年数学老师。后来下海做起服装生意。”

在经营服装的过程中,郑宝元发现时装款式更替得太快,不像传统工艺,时间越长越耐看。随着人们追求传统文化的升温,郑宝元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起了扇子,但是,他注意到,市面上很少见到木制折扇,好的木制折扇更是难得一见。在他眼里,竹制折扇是属于南方的,因为南方产竹子,南方人更熟悉竹子的特性,而传统的北方折扇则是木制的,特别是应该采用珍贵木材。于是,郑宝元开始采用名贵木材制扇。在制作过程中,他将自己的数学知识运用其中,不仅使所制折扇独树一帜,还弥补了南方折扇的不足。

制扇的木材在完成切割后,要进行七天七夜的烘干处理。
 在扇骨的设计中,郑宝元既继承传统样式,也在融入先人未曾融入过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

以前,制扇扇肩的位置通常是凭经验,或者约定俗成,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很难统一,甚至影响美观。“我经过反复琢磨,采用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定律’确定扇肩的位置,因为引入‘黄金分割定律’使扇形发生变化,扇子更加美观。”此外,郑宝元还更加注重扇头、扇钉等受力点的设计,他运用所学,力求每处设计更加合理。郑宝元进而提出一系列评价折扇的美学标准。他认为,一把折扇的好坏还要看它的外形是否“规矩”,即成扇外形是否规整。

郑宝元用自己设计制作的设备将木料加工成扇骨。
郑宝元独创扇子小骨榫卯插接设计,在窄窄的小骨上开出5毫米深、5毫米宽的榫儿,再进行“小苗”插接,解决了木扇制作、修复工艺上的瓶颈。

此外,郑宝元还独创小骨采用榫卯结构的插接设计,在小骨中间部位用榫卯工艺将扇子的“小苗”与扇子的小骨拼接而形成“台阶”状,不仅将扇纸与扇骨在外观上做到了统一之美,还不会在两者过渡部分显得突兀,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扇纸。小骨变宽还便于实现更多造型设计,融入更多文化元素,他的此项设计获得了国家专利。

 

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本报记者 程功 摄影报道

分享到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