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周汝昌百年诞辰:红学大师家书激励忘年交 耄耋之年亲写座右铭相赠

2018-06-13 10:46 北京晚报 TF0328

今年是老恩师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回想起来百感交集。老先生的学风、学术造诣不是我所能试说的。作为老人家的学生,我只能说说我和他老人家是怎么从素不相识到神交心往,再到成为忘年之交、情同父子的。

作者:庞立仁


立仁贤弟如话:

接到你十四日的来信,非常高兴,你的信写得很好,足见你是艰苦自学而获得了成绩的。你的困难条件和热诚好学的精神,使我十分感动,我希望你相信我的话:像你这样,只要持久不懈,多多用心,一定会有成就和前途。你不必太多疑虑,自己好好地努力学下去。

你对我的夸奖,我自然相信在你都是很诚恳的话,但我实在当之有愧。不过你在学习上若遇到疑难,需要我的帮助时,我因为比你大了几岁,多学了些时日,自然可以贡献一点力量。

你需要的讲稿,等过几天,如果电台有印出来的副本,我一定替你要一份寄给你。请你稍候一时。

现在专门培养青年文学爱好者的园地,我还真想不起有什么合适的地方。我在学校时本是学外文的,对我国古典文学的学习,也是无人指导,全由自学而来——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要寻求指导。而是要你自信,自学完全可以,而且自己的努力比什么都更为重要。

你以后有问题要解答,攒一些,找时间我替你说一说,可以办到,我也非常乐于帮你学习。现在的困难是,我任务极为繁重,我身体又不太强健,精力很有限,恐怕不能时常给你写较为详细的信(而问题往往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当面说一下最方便,但是你现时腿还没有好,不能来,我也不可能有时间去看你,这是唯一的问题。

盼你早日恢复健康,不要过于心急,慢慢地来,不久会好起来,学习的问题也是长期的,逐步地想办法。

你来信我是极欢迎的,只是如果因为事太忙,不能及时回信(或回信太简短),你不要疑问,必须原谅我才是。

好吧,先谈到这里,衷心地祝你:

早日痊愈,日进千里。

周汝昌

九月十五日

幕后故事

今年是老恩师周汝昌先生百年诞辰,回想起来百感交集。老先生的学风、学术造诣不是我所能试说的。作为老人家的学生,我只能说说我和他老人家是怎么从素不相识到神交心往,再到成为忘年之交、情同父子的。

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因腿病在家补习功课并开始自学古文诗词。虽说手里有康熙字典、文言虚字之类工具书,但学起来拦路虎还是层出不穷。有时查字典,疑难没解除,反而又出了新问题,真是苦闷!我打开收音机,里边正是中央台“阅读和欣赏”节目,讲的是“水调歌头(苏轼)”,讲稿是文学出版社周汝昌写的。

讲的那叫一个好!太令人心驰神往了!我突发奇想:要是有周先生当我老师,指导我自学,那该多好呀!可这不是异想天开吗?我思前想后,心里激烈斗争了好多天,最后壮起胆子,从研读“水调歌头”的感受和理解说起,给周老写了封信,寄到出版社。之后一连好几天,我心里不住打问号:人家能给我这个穷学生费心回信吗?

忽然邮递员在门口大喊一声:“庞立仁,信!”等家人把信递给我,我都没看信封就打开了,先看第二张的落款,啊!是周汝昌!擦拭了一下眼睛,没错,真是!我这才屏住气,一字一句读下去,一口气读完,又读第二遍第三遍,不忍放下,直到泪水沾湿了颤抖的信纸……

从那时起,我就隔三岔五地把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寄给我的周伯伯(论年纪他比我父亲还大,可是他的回信总称呼我为贤弟,一直到三十多年后才对我直呼其名)。他每次回信都那么及时,令我感动。我躺在石膏壳里不能动的日子里,老人家让他的两位千金给我送来他新版的《杨万里选集》,鼓励我自学。后来我能走路了,我家也迁到西总布胡同,离老人家的住处不算远了,我就经常登门拜访。老人家高兴地说,这比纸上谈兵强多了。

再后来,老人家去了咸宁干校,一时中断了书信联系,可是我家同周伯母还一直来往着。周伯伯奉调回京后,偕周伯母来我家做客,真给我们带来巨大惊喜……后来我写成了一些东西,送给老人家征求指正,都得到赐教。我仔细研读周老的研红巨著,并时不时地上前求教。我墙上挂的“天道酬勤”座右铭,就是老人家八十周岁时为我亲笔写下的。2005年我出版评书红楼梦,老人家不顾双目失明,特地给我写了一篇序。老人去世后,我强忍悲痛写了一篇悼文《一瓣心香敬先生》。

周老是我一生的恩师,我永远感激他,永远怀念他。

家书捐赠电话:010-88616101

(原标题:红学大师激励忘年交)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对学识和事业要“贪得无厌”,这三位资深学者拥有这样的精神

“红学大家”周汝昌,从不是梦中人 ,用扎实学问解读《红楼梦》

纪念周汝昌先生诞辰100周年 95岁时对《红楼梦》仍有新观点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