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北京

中关村西区铺设“城市大脑”网络 “触觉器官”实时监测井盖状态

2018-05-30 14:49 北京晚报 admin

2018年5月30日讯,人的触觉器官可通过神经系统将外界刺激传至大脑,同理,城市中的终端传感设备也可通过物联网将环境变化传给“城市大脑”。本月底,海淀区中关村西区520个传感设备将正式上线,这些遍布在井盖、综合管廊、地下环廊的“触觉器官”将实时监测井盖状态及有毒有害气体,并将数据传送到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提升城市安全运行感知能力。

资料图 阎彤 摄 北晚新视觉网供图

中关村西区高新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商业业态较为聚集,人流车流密集,也顺理成章成为海淀区建设“城市大脑”安全运行物联网的首个试点。试点建设范围主要集中在彩和坊街、丹棱街、海淀中街、海淀大街、苏州街东侧和地下环廊。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杨国珍介绍,“520个传感设备分两种,一种安装在井盖下方,主要用于监测水、气、电、热等井盖的位移或丢失;一种安装在地下空间,专门监测有毒有害气体。”

在杨国珍的带领下,记者昨天走进中关村西区地下综合管廊的自来水管廊。在不足两米宽的管廊里,每隔40米左右,墙壁上就会有一个直径20厘米左右的小盒子,盒子的顶部有发射器,侧面有一个白色的感应装置。“这是专门监测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盒,一旦狭窄的地下空间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感应装置能立刻监测到浓度,并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大数据平台。”杨国珍说,这样的有害气体监测终端在中关村西区共有230个,任何一台设备监测到异常,后方的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就会立刻进入分析处理状态。

“就好像我们的身体受到外界刺激,就会立刻将信号传输给大脑一样。”杨国珍说,如果一台终端监测到有毒有害气体,管理平台就会立刻报警,并马上调出终端所在位置和具体数据,同步通过将信息推送至相关单位的责任人以及城市管理网格员的手机上,甚至这些人员赶赴现场的行进轨迹都可以在平台上显示。另外,如果巡检人员想要进入管廊检查管线,以前只能先进行通风处理,再决定是否进入,有了这些传感设备,巡检人员可以先“问问”系统平台,显示环境安全,就可以进入了。

除了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中关村西区地面上的290个井盖也安上了传感设备,一旦出现井盖翻动15度、大幅度震动、跑水、移动等情况,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也会收到报警,并将实时信息推送给相关单位或网格员。“如果附近有摄像头,我们还可以通过物联网联动周边的公共区域摄像头,给现场人员提供一手信息。”

打造“城市大脑”,这只是海淀区在城市安全运行方面的尝试。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将启动曙光街道和上地街道的物联网建设。海淀区“城市大脑”项目规划已初步完成,包括环境、消防、安全、交通、便民等六大领域,空气质量、垃圾处理、交通安全、一刻钟生活圈等都将引入物联网概念,预计2020年在海淀区的建成区基本实现六大领域的智能化管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叶晓彦

分享到

高密度城市街区如何更新?北京中关村街道请来“智囊团”

首届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科技文化潮流节开幕

薛其坤、胡伟武获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北京鼎好电子商城10月关停 中关村将彻底告别电子大卖场

中关村国际美食节开幕,海淀美食汇小程序也上线发布

中关村西区交通科技系统工程试运行,大数据帮您找车位

中关村2亿元基金培育“金种子”,数百科研成果找“婆家”

创新成果迭出,中关村生命园战疫中收获三家上市公司

科创成果壮大高精尖新产业 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迎“上市”潮

中关村创新医疗器械迎“上市”潮

中关村新科技助力疫情流调,追踪密接者精准至2米

中关村西区年底建成“智慧交通”样板间,行人闯红灯会被截屏

三年时间,这里发生巨变

北京通报7家单位巡视整改情况

北京全市普降中雨,晚高峰出行注意安全

北京今年优化增设公交线路超百条,乘车更顺畅

天通苑添1.2万平方米绿地公园,12月正式建成开放

见火不慌,抬手就灭!北京将每年培训30万“准消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