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宋仁宗赐孔子后裔“衍圣公”封号 从此传承900年

2018-05-23 22:17 北京日报副刊 admin

2018年5月23日讯,西单府右街西侧有一条街道,叫太仆寺街,太仆寺街69号,曾是当年的衍圣公府第。“衍圣公”是宋仁宗赐予孔子后裔的封号,一直到1920年孔子77代嫡孙孔德成继承“衍圣公”的封号,总共延续九百年。因孔子在中国古代被尊为“圣人”,因此亦有称衍圣公府为“圣人府”者。随着时光更替,这里已遗迹全无了。

孔子死后200多年,汉武帝刘彻采纳了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孔子的学说受到重视,孔子的头上也就有了各种封号。汉平帝时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唐代开始加封为“文宣王”,到了元代又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代以后封为“大成至圣先师”。随着对孔子的封赠,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后裔也眷顾有加、给予封赐。从汉高祖刘邦开始,封孔子9世孙孔腾为“奉祠君”,汉元帝封孔子13代孙孔霸为“关内侯”,唐玄宗封孔子35代孙孔燧为“文宣公”;从宋仁宗开始,为使“圣裔繁衍,世袭不断”,把封号改为“衍圣公”,并于仁宗景佑五年(1038年)在山东曲阜、孔子后裔居住的阙里,开始建造“衍圣公”府第。从宋仁宗封孔子46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直到孔子77代孙孔德成继承“衍圣公”的封号,总共延续了九百年。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皇帝赐衍圣公孔彦缙宅第于京师,作为孔府在京的官邸。初赐的宅邸在东安门外,后又改在正阳门里棋盘街上,位于太仆寺街的宅第是明朝英宗皇帝所赐。据《北京西城文物史迹》记载: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赐衍圣公孔彦缙宅于京师,明英宗天顺年间赐宅于太仆寺街。

这座府第是英宗皇帝赐给孔子后裔孔宏绪的,称“衍圣公第”。《明史·衍圣公传》记载:“英宗复辟,孔宏绪入贺,朝见便殿,帝握其手置膝上语良久。宏绪才十岁,进止有仪,帝甚悦。每岁入贺圣寺,帝闻其赐第漱隘,以大第易之。”《燕都杂咏》中这样写道:“赐第西华近,崇儒礼更加。墙高瞻数仞,知是鲁东家。”

这座宅第坐北朝南,有四进院落。前院有正房三间,硬山调大脊合瓦顶,前后带廊,通面阔13.45米,通进深11.10米。二进院有正房一间,硬山调大脊,合瓦顶,前后带廊,通面阔13.50米,通进深9.40米,东西配房各三间。三进院有正房五间,硬山调大脊,合瓦顶,前后带廊,通面阔19.40米,通进深8.40米,东西有配房各三间。四进院有正房十二间。

《擎经室四集》记载:“己未,借寓京师衍圣公邸,曾栽竹三丛,藤花两本。庚午再寓,添栽槐、柳、桃、海棠、栾枝、丁香,并旧有古槐、榆、椿、枣共三十余株,记以一律,授之馆人。”

孔子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字燕庭,5岁袭公爵,一生酷爱书法,喜欢画画,尤擅长画梅花。孔令贻是突发背疽去世的,年仅48岁。在其给大总统徐世昌的遗呈以及给溥仪的奏折中,对自己的继承者做出了安排:“令贻年近五旬,尚无子嗣。幸今年侧室王氏怀孕,现已五月有余。倘可生男,自当嗣为衍圣公,以符定例。如或生女,再当由族众共同酌议相当承继之人,以重宗祀。”次年2月王氏诞下一子,是为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孔德成百日时,即民国九年4月20日,徐世昌大总统发布命令,孔德成袭封为衍圣公。

孔子77代嫡孙女孔德懋老人,晚年记述:“随着孔府的衰败,太仆寺街上的圣公府也破落下来。油漆斑驳,屋顶长着枯草,逐渐住进了一些外姓人,但他们大多是住在前面两进院子里,因为和孔家是亲友关系,被允许住在那里。里面的几进院子和正房,仍是住着孔家的本家。”原本住在曲阜的一些孔氏后人,因为生活原因,也迁到北京的圣公府。孔德懋嫁至北京柯家后,与这些“孔姓本家”时常来往,她说:“我在北京时,因为有了这个圣公府,解了不少乡思。”

来源:微信公众号 北京日报副刊

分享到

浅谈“三十而立”:孔子的本意真是如此?

国博首次举办孔子文化展,汇集珍品700余件,还原真实的孔子

线上了解孔子文化展,孔子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内涵是它

林青霞曾称“蒋勋的声音是入梦的良方” 声如碧波清澈明朗

国博开年大展让文物“活”起来,孔子诞辰2570周年展出700件珍品

700余件文物荟萃国博,为你还原一位真实的“孔子”

古人“开学第一课”讲什么?李白李商隐古诗词彰显敬师之道

第五届孔子新汉学计划·京师哲学暑期学堂开学典礼顺利举办

陈焕章学位高到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却被骂混账,就因为这几个决定?

《柏拉图全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共同关注有哪些?

从孔庙国子监看中国文化传统:汉武帝后历代皇帝都要祭孔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