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时间存折》四十篇微小说 聂鑫森写出耐人寻味的“新聊斋”

2018-05-11 11:29 北京晚报 TF0328

聂鑫森以他长期创作的经验,丰富了微小说百花园。

作者:林伟光


 

《时间存折》聂鑫森 地震出版社

很喜欢读聂鑫森先生的小说,不敢就称他是“当代的短篇小说圣手”,或者会有些争论。不过,他的短篇小说真的是写得很棒,尤其是极短的小说,即所谓微小说。

据说汪曾祺先生晚年的时候,却也是越写越短,是一种聊斋式的短制;当然,也还是有些不同的,这不是志异,而是对寻常的发现。所以,称曰:新聊斋。那么,聂鑫森的这些微小说是不是新聊斋?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新聊斋,自然不只是形式上而已,比如说,极短的篇幅云云;还有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内容上的风情万种,是社会万花筒五花八门生活的具象反映。可以说,这是社会性很强的小说。故事或者简单,人物亦少,所突出的是一种社情民意的描写,是社会的一个侧面。不过,读了之后,却并不觉得浅,反而有更丰富的意蕴,耐人寻味。

或者,它是纯白描的手法,不能有更多的铺垫和敷衍,总是简笔写出,不蔓不枝。有更多时候,还要以少少许胜多多许,留很多的空白。可是,我们读了之后,常常有更多的联想。故极短反而成了极长,内蕴隽永。

俗话说得好,寸短寸险。短有时更难以安排得妥帖。因为,要短而有味,很难;要短而不薄,更难。

聂鑫森先生,是老于此道的小说家,多年的创作,他不但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而且,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思想。他以为微小说:其一必须有故事。即使很简单的故事,也要存在的,而且不止一个。当然故事却是“或隐或显”的,而且,谋篇布局上可以散文化和诗化。这是他对汪曾祺先生所倡导的小说散文化的服膺和进一步的拓展。他说,微小说“可以合理安置饶有兴味的‘闲话’”就很有见地。其二,则是提倡微小说要写到“真纯”的境界。文学的终极,即是“真纯”,微小说更是如此。但这两点都不是容易的,要做到不但得付出巨大的努力,而且,还不是努力就能做到的。我想,我们阅读聂鑫森先生的微小说,例如这本《时间存折》,恐怕不能说他都达到了如此的境地。或者,不过是艺术追求的一种理想,是悬于高处的标准。我们总得向上瞭望,力争有这么一种高远的境界。艺术的目的,无非如是。

《时间存折》收有微小说四十篇,所写的有学界人物、艺坛精英,也有能工巧匠,以及底层的人物,形形色色的角色,汇集于此。聂鑫森说,想表现传统文化精神对这些人物的熏陶与锻铸;表现一种文化的自信和高尚的节操。不过,我所更看重的,觉得在阅读时还是不能够忽视小说中体现的当下的某些时代性的风情。

就说这篇《时间存折》吧,故事很简单。古典文学硕士史力,找不到合适工作,只能屈就于一家文化策划公司的文案工作。业余的时间如何打发?他不愿像别的人似的做些无聊的消遣,结果参加了社区的义工工作,所做的时间就被存于“时间存折”。他所服务的是一位退休的中文系教授。于是,他们因相同的兴趣而互相吸引。在一种两利的交往中,他们都获得了无限快乐。而对史力而言,他不但日子过得充实,也收获了学术的成果,把硕士论文扩展为一本专著,并得以出版,最后还因此被推荐应聘当了大学老师。

故事或者没什么特殊之处,可是,却有匠心独运之妙。它巧妙地围绕着一本《时间存折》而展开。小说开始是史力的《时间存折》丢了。于是,就有了一个小小的悬念,让人想去了解《时间存折》究竟是什么玩意儿?它又为何丢了?一连串的疑问遂诱惑着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这些小说所写的,是世俗的社会生活,它当然是最不怕俗的,越是世俗,它越有精彩的生动。这种有些驳杂和斑斓的美丽,是如何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啊。有时候,小说也写离奇的不常见者,不能说不好。可是,传奇不是我们正常的生活,因此,只有写活了日常的作家,才是具生花妙笔的圣手。

当然,越是寻常的现象、平平无奇的东西,越是难写得妙。该如何写呢?我们不能总以奇异吸引人,那么,何妨从日常处落笔,要使日常变得生动,就得使之有新鲜气,是活色生香的赤橙黄绿,不但可悦人耳目,而且富于蓬勃生机。这种水灵灵的效果,就是聂鑫森所最想呈现给我们的,也是其最令我们饶然兴趣者。

不管写什么体裁的文字,我所最看重的,无非就是情趣。无情趣,则令人嗒然若丧,不能终卷。这是最糟糕的。

这本《时间存折》里的微小说,当然是最富于情趣的,盎然的生活的情趣,随处可以读到。人物的身份可以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但是,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趣的人。或迷于所喜欢的,或恋于所痴者,有活得滋润的,有活得艰难的,可他们却都热爱这个尘世,精精神神地生活着。

好的小说,不能没有批判的精神。有时候,聂鑫森的微小说里,也有讽刺、有批判。世界总都是美好的,但生活中也不乏不如意,乃至丑陋者,这就需要我们敢于批判;不过,在聂先生的笔下,不过是微讽而已,批判也是含蓄的,或者这跟聂先生的乐于与人为善颇有关系。

极短篇的微小说,是独立的文体,不依靠别的文体而存在,它的魅力和个性的光辉,是遮掩不住的。聂鑫森以他长期创作的经验,丰富了微小说百花园里的丰饶之美。

(原标题:《时间存折》新聊斋自风情)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作者谈《向阳生长》:把战争、军营当作背景,直面生我养我的故乡

《此岸,彼岸》:将众多的人和事融进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之中

如何让小说回到审美艺术的轨道?要注意不为写故事而写故事

毛姆在《寻欢作乐》中重绘女神 该情感自传系其最为得意喜爱之作

《暗室手册》勾勒出一个社会陷阱,流露科辛斯基漂泊隐痛

首次!《汪曾祺经典小说》以宣纸线装呈现

《牧马人》不仅是“老许要老婆”,背后还有更加残酷的问题

阿城:舌尖上的世俗智慧

记者作家程青:新闻止步处,文学开始了

“我眼中的川军”:《那一年,我们出川抗战》作者分享会

陈懋鼎:将《基督山伯爵》翻译成中文的第一人

付秀莹写《他乡》寻找“她乡” 书中塑造了这样一位女孩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