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怀念特里尔:马克思诞生地 德国最古老的城市

2018-05-10 10:00 北京晚报 TF003

2018年3月6日,由中国赠送的马克思雕像运抵德国特里尔。5月5日,这座雕像在特里尔市中心著名的波尔塔尼格拉(黑门)旁的广场揭幕,而马克思故居纪念馆——马克思诞生的地方,也在5月5日装修一新,向公众开放……

作者:金海民


从左至右依次为:本文作者金海民、葛斯,时任特里尔市市长、马克思故居纪念馆馆长、联邦德国总统、艾伯特基金会主席。

这一切,再次勾起了我对特里尔这座德国最古老的城市、马克思诞生之地的思念。上世纪80年代,我在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做访问学者,后在特里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就住在与这座城门只隔一条马路的马尔大街上。那时我经常去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特里尔大学,另一个就是马克思故居纪念馆。大学在东南郊,坐公交车到车站要经过黑门,而步行至马克思故居纪念馆也要经过这里。

承蒙马克思故居纪念馆馆长汉斯·佩尔格博士的厚意,也赶上我的机遇好,在那里人缘不错——我在特里尔的五年中,该馆始终为我留有一个办公室。由于有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和学习的场所,我又住在城里,故我在故居办公室待的时间比在大学里的时间还多——如此,我得以见到许多从国内来访的参观者。

“特里尔是德国最古老的城市”这个说法,在德国国内曾经引发过一些争议,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议声越来越小了。1984年春,特里尔举行了建城2000周年的盛大庆祝活动,我亲历了这次活动,记得当时的西德总统卡尔·卡斯滕斯专程前来与会,还讲了话。

沿历史溯源,凡是古罗马人所到之处,往往都会留下军事防御、抑或进攻时构筑的城墙,还有议政用的大厅,供生活、享受、社交用的斗兽场和浴场。此外罗马人爱好葡萄酒,只要当地能种植葡萄,就会千方百计地种上。特里尔留存的古罗马时期的古迹,在这几方面恰好一样都不缺,而且还是现存古罗马古迹最多的德国城市。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些古罗马时期的古迹与特里尔的主教堂和圣母教堂一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上文提到的波尔塔尼格拉(黑门),就是罗马人在这里所建城墙的北门。而长方形的康斯坦丁议事厅(1856年起成为新教教堂),敦敦实实,几乎没有任何装饰。有几次我坐在这个长67米、宽27.5米、高33米却没有一根立柱的殿堂里听管风琴音乐会,当交混回响极佳的乐音响起,望着这室内的“高空”,似乎瞬间就能体会到古罗马人曾有过的那种豪迈。此外罗马人在莫泽河上建的一座石桥,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古罗马人种植葡萄、酿葡萄酒技艺或曰葡萄酒文化,也在特里尔生根开花了。德国共有11个葡萄酒产区,其中摩泽尔葡萄酒是一个著名品牌。摩泽尔河流经特里尔,特里尔四周的山丘就种着大量的酿酒葡萄,主要品种是酿白葡萄酒用的雷司令(Riesling)。我熟悉的奥勒维希小镇紧挨着特里尔城区,在其东南方的葡萄产区,每年8月的第一个周末,都要举办葡萄酒节。记得有一年的葡萄收获季节,我随马克思故居的一位朋友到他熟悉的一家葡萄农家帮着收葡萄:采下的葡萄要用背篓从山坡上背下来,倒在路边停着的拖拉机上。那天其实我也没干多少活,中途还在地头吃了一顿饭,后来这个葡萄农还托我的朋友带给我好多瓶葡萄酒。

在马克思故居纪念馆的旅游纪念品中,除了书籍、图片、纪念徽章外,还有一种在酒瓶上饰有马克思头像的“马克思葡萄酒”——马克思的家在特里尔市东北约10公里的梅尔特斯多夫(行政上现属特里尔-萨尔堡县),他曾拥有过一个葡萄园,是他父亲购置的,而后由马克思继承。1859年,马克思将该葡萄园出售。“马克思葡萄酒”,就是用产自梅尔特斯多夫原马克思葡萄园地块的葡萄酿成的。

特里尔城内的许多地名给人以亲切而似曾相识的感觉:大集市、粮食集市、牲畜集市、马集市、肉市大街、面包街、铁丁街……不禁让我想起中国的一些地名——骡马市(北京)、馒头巷(太原)……那是中世纪市井繁荣所留下的印痕。从中世纪到近代,特里尔曾是一个选帝侯国——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在选举帝国皇帝时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七个邦国之一。因此这里留下了选帝侯宫等不少遗迹。由于特里尔的选帝侯既是世俗的君主又是天主教的大主教,特里尔渐渐成为了德国天主教的一个重镇。不大的城区里,主教堂、圣母教堂、圣马提亚教堂、圣冈戈尔弗教堂、圣保林教堂……叫得出名字的大小天主教教堂就有好几十座。

于5月5日揭幕的马克思雕像面朝南(略偏西),凝视着布吕肯大街10号——两百年前马克思诞生的地方,如今的马克思故居纪念馆。铜像所在广场的马路对面,就是马克思在特里尔居住时间最长的一所房子——西梅昂大街8号,现在是一家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店。

马克思故居纪念馆所在的这所巴洛克风格的富裕市民居所,本身就是一个古迹,该房建于1727年。1818年4月,马克思的父亲租下这所房子,当年5月5日凌晨两点,马克思诞生于二楼临街最西头的那个房间,我在特里尔时,纪念馆所编的房间号为11号。1819年秋,马克思父亲购买了西梅昂大街那所房子,全家搬往拥有产权的新居。上世纪80年代,那里曾是一家眼镜店,旁边挂着一块镌有“马克思居所”并标出居住年份的铜牌。

17岁时,马克思离开特里尔到波恩上大学,虽然后来多次回到特里尔,但他居住的时间都不长。

西梅昂大街是特里尔南北通衢大路中最热闹的一个路段,一直向南而行,经过大集市广场,来到面包街,马克思上的中学就在面包街与耶稣会士街的交汇处,现今是特里尔大学神学院。再往南就到了“新街”(原名“罗马街”),燕妮的家就在新街上。想当年马克思从家出来,到学校只需往南走约700米,到燕妮家则要多走100米。马克思在特里尔中学上了五年学,从13岁到17岁,小学上的是“私塾”——教师是他的父亲、附近书店的老板爱德华·蒙蒂尼,再有一个就是大名鼎鼎的特里尔枢密顾问、燕妮的父亲路德维希·冯·威斯特华伦,他是马克思父亲的朋友。当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个学生后来成了自己的女婿。位于新街的威斯特华伦的府邸要比马克思家阔气多了,如今是一家银行。

去德国,去马克思的故乡特里尔,会德语的总会占一点语言优势。我是1964年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的,同班有二十多个同学,在特里尔时,我有机会与好几个到特里尔参观马克思故居的同班同学相聚:王燕生与我既是同学,后来又成了北大的同事;罗佩明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外院附中,后成为上海德语名师、特级中学校长;蔡锡明在国家图书馆、侯玉良在国家石油部、郑再新在中国电影家协会,葛斯在中央编译局……至于在中国驻联邦德国使馆工作的石震乾、宋承玉,我们在特里尔见面的机会就更多了。

葛斯工作的中央编译局与马克思故居纪念馆有合作交流关系。她作为访问学者在特里尔逗留期间,恰逢西德的里夏德·魏茨泽克总统在1984年11月访问马克思故居,由此留下了一张联邦德国总统与中国学者在马克思故居的珍贵合影。

在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期间,我与许多中国代表团相逢,有时还陪同他们参观。而那时到德国访问的代表团,都会争取去特里尔看一看。他们对马克思故居所保有的踊跃的参观热情,是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人心中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缩影与明证!

1987年,我获得了德国特里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这是该校首次将博士学位授予一个中国人——终生难忘我在特里尔的这段经历!

(原标题:怀念特里尔)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TF003

分享到

岁月的味道,怎样才能拍出一张好的摄影作品?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