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社会

“京作”家具工匠刘更生:让古旧家具残件“起死回生”

2018-04-18 13:56 北京晚报 TF003

刘更生有多大岁数,就跟木制家具打了多少年交道。今年54岁的他出生在原崇文区鲁班胡同的一个木匠家庭。当年清末宫廷“造办处”很多工匠流落到民间,聚在天坛周围开设了多家木匠铺。刘更生从小在原崇文区的木匠圈里“泡”大,18岁接了木匠父亲的班,进了“龙顺成”,从此也成了一名木匠。通过一双巧手让古旧家具残件“起死回生”,刘更生的这个绝活儿让他在首届“北京大工匠”比赛中脱颖而出。

刘更生正在车间进行家具修复工作。安旭东摄

简单动作重复了成百上千次

刚到家具厂,刘更生从学徒做起。第一次给木头凿孔没有经验,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眼儿,师傅抬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师傅发愁这块砸劈了的珍贵红木如何能起死回生,而他摸着火辣辣的脸,发誓要练好童子功。从那以后,别人下班回家休息,刘更生就背着一大包废旧木材回家练习。下锯、凿孔、雕刻……这些简单的基本动作被重复了成百上千次,现在还能从他粗壮的大手上看到大大小小的疤痕。功夫不负苦心人,凭借日益精湛的工艺技术和扎实肯干的奉献精神,刘更生逐渐成长为“龙顺成”第五代传人。

在“北京大工匠”的挑战赛中,比赛项目是制作一个金丝楠木小插屏。主办方只提供一个30厘米见方的金丝楠木板和一些碎木料,参赛者要根据图样对木材进行加工制作,做得最快最好者获胜。比赛过程中,刘更生几乎一直在用“骑马蹲裆”的姿势,裁木料、打磨、抛光……5个小时之后,他交上的小插屏看上去线条流畅、摸上去光滑、拿起来结实,17块碎木料全部被他恰当地选用在了小插屏的不同部位,完成作品后工作台前只有成堆的碎木屑,一块木料都没有浪费。而别的选手的作品当中,有的摸上去粗糙,有的摇摇晃晃要散架,只有他拿出的是一件近乎完美的作品。

刘更生能当上“北京大工匠”,在外人看来一点儿都不意外,与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经过多年的锤炼,早已熟悉了它们的习性。“要想打好一个眼儿,首先你得把木板放在屁股下边压一半,然后侧着身体用锤子凿,用力得均匀,那个眼儿打出来才光滑,木头也不会开裂。”看似最简单不过的打眼儿,却关系到一件家具是否能经得住长年使用。

一眼就能判断出残件的年代

除了把握家具的制作工艺,刘更生手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修复古旧家具。“就好比一个医生,把病人残碎的肢体重新拼接起来。”启发刘更生为古旧家具修复的,是一位客人。前些年,有人曾带着几个麻袋找上门,里面装的全是零散的木头残件,大大小小足有上百件。来人说这是家里收藏的,只记得“像是个桌子”。于是,刘更生花了大半年时间,对上百个残件做了无数次排列组合,最终,一张乾隆时期的透雕龙凤牡丹图案的圆形紫檀包厢转桌在他手中完美再现。

“其实这些老物件当中,有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我想把这些好东西都挖出来,传下去。”在金隅天坛家具龙顺成的库房里,多年来收集了上万件古旧家具残件,有的甚至都看不出是什么物品。“首先要判断残件的年代,才能知道从哪儿下手。”刘更生拿起一个凳子腿说,“你看这上面雕的是一条鳞龙,纹饰工艺复杂,是清中期的东西。”判断出年代,才能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修复,刘更生已经可以做到一眼就能判断出残件的年代、材质和工艺,并设计出“修旧如旧”的方案,将残缺的部分修复好。

如今,刘更生已经参与修复了几百件古旧家具,包括紫檀转桌、元代铁梨木活结构条案、清代攒拐纹琴桌等,大量珍贵明清款式家具文物在他手中得以恢复和保存。作为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认为自己最大的使命与职责,就是像当年师傅带徒弟一样,把自己掌握的技艺全部传授给下一代,使“京作”家具制作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博大精深的中华瑰宝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叶晓彦

分享到

五四青年节走近逐梦年轻人 用奋斗致青春

奋斗人生最幸福 让我们在身边的匠人和职人身上找寻幸福特质

“花丝镶嵌”工匠陈令勇 手工拉出的金丝比头发还细

安贞医院心内科医生赵全明:用心搭起“心”的桥梁

殡仪馆金牌主持人董子毅 生死之间温情永在

让北京小吃名副其实的御厨传人 王希富用传统饽饽糕点排解乡愁

和小偷“猫捉老鼠”的神机妙探 王金坤最大乐趣是抓胡同里的贼

90后消防兵程良胜:在“战斗”中成长

消防队里来了个会画画的小伙 苏鹏松用手中的画笔记录入伍的日子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奋斗是对伟大时代的最好回答

北京房山线“地铁医生”奋斗26年 从学徒变成“技术大拿”

严打炫富、低俗软色情等不良信息,小红书年内封禁4000余个不良账号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

国务院重磅发文!进口冷链食品无消毒证明不能卖

重点城市房租继续下跌,已跌入5年来最低水平

绑定多个手机号影响“健康宝”行程核验?赶紧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