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北京社区医院怎样开儿科?中心有妙招:通过线上家长群发消息

2018-04-16 09:34 北京晚报 TF008

2018年4月16日讯,不久前,本报报道了年轻的北医毕业生姚弥,成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后,用一年多的时间接诊了200位小患者,探索出基层医疗机构接诊儿童“从无到有”的相关经验。而除了这种全科医生个人的尝试,也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医联体合作、聘请儿科专科医生等途径,成功开设儿科并为辖区居民带来切实便利。

居民期待:儿科门诊真应天天有!

“您回去给孩子用炉甘石洗剂薄薄敷一层,破了的地方可以抹点红霉素软膏……”在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室,医生孙芳瑜一边用笔圈画注意事项,一边对面前的老人细细叮嘱。

前一天,因为蚊虫叮咬,小男孩胡景行的左耳红肿起来,而且抓挠得有些破皮。被奶奶带着来看医生时,一岁八个月的他对“白大褂阿姨”并不惧怕,好奇地东张西望。

解决完“耳朵”问题,老人又向孙芳瑜询问小孙子睡觉总把手含在嘴里是否需要纠正,以及孩子出汗皮肤容易起小红点该怎么办。“我们住得近,经常来麻烦大夫呢。”得到满意答复,老人笑着抱起小孙子,“跟阿姨说什么呀?”胡景行摇摇小手,一句稚气的“谢谢”令人忍俊不禁。

祖孙刚刚离开,又一位老人推门而入。“孙大夫,我上礼拜四来的,孩子咳嗽想继续开点药!”需求迅速得到满足后,老人不住念叨,“社区有儿科大夫可太方便了!儿科门诊真应该每天有,你们考虑考虑啊。”

听到居民的殷切期待,八里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海明颖坦言,自己欣慰中又有着沉甸甸的压力。事实上,作为朝阳医院、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研所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八里庄中心积极利用资源,结合国家大方向要求并从方便百姓角度出发,早在2013年就开设了单独的儿科门诊。“那会儿是朝阳医院的儿科老专家梁桂芳,每周三在我们这儿出一天门诊,已经坚持五年了。”

2016年,儿研所的医生以三个月为周期轮换,每周二到八里庄中心出诊半天。半年前,中心聘请到原来在区级妇幼保健中心工作的儿科医生孙芳瑜。承担保健科的儿保工作之外,孙芳瑜在每周四接诊儿童,儿科门诊得以又增加了一天。目前八里庄中心每周总计开设两天半的儿科门诊,已经是院方持续努力的成果。

中心妙招:通过线上家长群发布消息

回顾设立儿科门诊这几年,除了医生资源尚需继续挖掘,其他方面对作为“北京市优质服务示范卫生服务中心”的八里庄中心而言,还是比较顺利的,甚至颇有些“水到渠成”的意味。

例如儿童相关的抽血检验等,因为中心的儿保医生从刚出生的孩子就会接触,人员技术是很过硬的。药品方面,中心根据临床用药需求与家长反馈列出名录,再经药师审批,通过正规采购平台进行采购。孙芳瑜点开电脑上的药品列表,包括消化、退热、抗生素等,目前八里庄中心可以开出四五十种儿童中西药品。

而最关键的告之并吸引家长环节,八里庄中心也有自己的巧妙渠道。“保健科有一个微信群和一个QQ家长群,我们会发布一些新的消息、便民措施等等。”孙芳瑜笑言,由于已经有了几十年的积淀,本身社区老百姓对中心就比较认可,“口口相传大家就都知道了。”

在孙芳瑜看来,这种保健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是一级诊疗最大的特色。她所接诊的很多家长,并不是因为孩子真的生了什么病,而是对某些状态比较迷茫,希望听取医生的指导。“所以我们的保健科也有咨询电话,下午会有专人接听。”

虽然接诊仅半年,但孙芳瑜渐渐发现,几乎每次门诊都会遇到之前来过的家长,她将之视作社区中心接诊优势的直观体现--以前身为专科医生,孙芳瑜一天要看上百位病人,每人只能说几分钟话。“在社区就不一样,每个孩子接诊20分钟都没有问题。对孩子的了解会很详细,指导更有针对性,也能获得家长的信任,所以才愿意继续来我这儿。”

据统计,孙芳瑜目前的门诊量为每天15-20位病人,梁桂芳因为是老专家,开诊时间又早,平均每天要接诊30-35位病人。因为居民有需求,八里庄中心已经在考虑继续增加儿科门诊天数。

“但老大夫的身体状况,一周一天已经比较辛苦了。孙大夫目前还在保健科承担着一部分儿保工作,给她增加门诊,其他工作就得减少,所以我们今年也准备继续招聘儿保医生。”海明颖表示,除了儿科外,未来八里庄中心也将继续在“全”的基础上提升自己“专”的能力。“像妇科、眼科、耳鼻喉等方向的专科医生,这些人才我们也特别渴望能够引进,来满足辖区居民需求。”

【观点】

开办儿科担心白忙?“总要有人迈出第一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副主任齐建光,多年来持续关注基层儿童首诊问题。在她看来,儿科医生不应自己默默承受巨大的压力,而要发动更多人去承担儿科的基本医疗。“儿科在中国有非常强的季节性,比如到冬天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剧增。平时儿科大夫可能还‘凑合’着够,病人翻番时儿科大夫从哪变出来呢?有个开玩笑的说法‘儿科医生不够内科凑’,要是内科凑的话,还不如把全科医生这部分能力加强。”

然而,齐建光坦言,长久以来由于观念的分歧,或者说出于对医疗风险的规避以及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保护等,“全科医生能不能接诊儿童”在领导层面认识也并不一致,客观上对基层医疗机构接诊儿童的积极性造成了不同影响。“但我认为全科医生从理念上来讲,是生命全周期的照料,甚至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就得开始管理了。缺失了儿童这一部分,就不是一个很完善的全科医生。”

而“克服重重困难开了儿科,会不会有人来?不来不就白忙了?”则是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接诊儿童的另一重顾虑。齐建光认为有这种想法也完全可以理解,“确实家长宝贝孩子,也愿意往大医院跑。”那么,“基层医疗机构开办儿科”与“引导扭转家长固有观念”这两者究竟孰先孰后?

“总要有人勇于去承担一些责任,医疗机构不妨迈出第一步。”齐建光以一项调查为例介绍,几年前北太平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了一位儿科大夫,由此开始接诊儿童。“起步的时候也很难,没什么人看,但为什么慢慢就有人去看了呢?总会有人希望在方便的地方,比如带孩子打疫苗时有点小问题,顺便问问大夫。如果家长觉得医生说得有道理,可能就会认可,还会告诉别人。如果问了一次两次,大夫说不行看不了,人家以后就再也不来了。”

跟一些基层大夫熟悉后,齐建光常常接诊他们转来的病人,她认为这也是基层医疗机构吸引儿童家长的一大优势。“原本家长挂不上号也不知找谁看,通过基层医生安排,他们来我这儿就能看上了。其实家长也不需要基层医生把孩子所有的病都看了,看不了的帮忙找一个合理的地方转走,家长就会很满意了。”

提倡不代表必须,“跟定位结合最有利”

据齐建光观察,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儿童主要通过全科医生接诊、医联体医生出诊、从其他医院聘请专科医生等方式,她觉得都很值得鼓励。“而且儿童基层首诊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提倡,感觉环境氛围在慢慢变好。”

此外,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的儿童预防保健工作,齐建光认为尤其应该好好挖掘利用。“比如尝试接诊儿童后,可以在家长带孩子体检、打针的时候就宣传告之,绝对能在社区‘截留’住一部分。再者对公卫医生也完全可以做些简单的培训,像是喂养指导等等,对家长会很有帮助。”在她看来,我国的预防保健体系非常出色,但预防保健和医疗分属两个部门管理,应该考虑在政策层面将二者进行更好的结合。

当然,提倡基层儿童首诊并不代表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都必须接诊儿童。齐建光回忆,一次会议上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谈到的观点给她很大启发。“那位负责人说他们周围没有太多小孩子,对儿科的需求并不迫切,我也觉得很有道理。每个社区医院会有自己的定位,辖区一般不会超过方圆几公里嘛。毕竟全科医生不可能一下子培养得都能看儿童了,聘请专科医生也未必一下子都能请到,总要有个侧重,跟自己的定位结合是最有利的。”

在齐建光的展望中,未来儿童专科医院或者三甲医院儿科的理想状态是只接诊从基层转过来的疑难病人,这样大医院的很多人力便可以下放。“基层医院的儿科诊疗并不是只能由全科医生看,儿科医生完全可以进入社区。国外就有很多这样的,三天在大医院工作,两天在社区。这样病人会分散开来,医疗资源可能相对会更合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魏婧

分享到

北京这个老小区出新规:子女探亲每年可免费停车366小时

北京这些老裁缝铺加了新服务:一揽子满足改衣修鞋等生活需求

东城区残联新推无障碍福祉车出行服务,4年多没下楼的老人受益

北京定制公交将开8条“通学”新线,学生乘车须家长陪同

“彩带”指示牌、一键按钮……北京地铁又有暖心新变化

北京999非急救医疗全面启动!定制车辆无缝衔接航空救援

早班机赶得上!北京站至大兴机场巴士增加凌晨4点班次,途经蒲黄榆站

“八角新乐园”年底免费开放,就在八角游乐园旁边

更方便了!8月29日首车起,北京这4条公交线路有调整

北京西站停车场将差别化收费,南站南广场增设7处大巴落客区

北京“定制公交”拍了拍你:这里有一条定制线路等待查看

北京18家市属医院共建“大儿科”共享资源,方便患儿就近就医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