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社会

你微信朋友圈屏蔽爸妈了吗?父母也想走进你的生活

2018-04-09 11:18 北京晚报 admin

2018年4月9日讯,给爸妈买一部智能手机、教他们用微信微博,被不少儿女认为是尽孝道的一种做法。然而,当越来越多的父母学会了使用微信、发朋友圈后,儿女们却发现老爸老妈越来越让人尴尬。

日前腾讯发布了《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其中对千余子女调查的结果显示,有52%的人或是没有加过父母为微信好友,或是曾有过将父母屏蔽、不让父母看到自己朋友圈内容的举动。尽管绝大多数子女并非刻意避免与父母的交流,仅仅是因为“怕父母瞎担心”等原因采取了这样的做法,但不少父母也表示,将检讨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一边是长辈热情的关照,另一边却是晚辈不领情般的冷漠,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

为什么不让父母看我的朋友圈?

记者对身边的朋友进行了一番调查,得到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虽然这样做过的人不在少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子女们这样做,并非出于恶意。简单总结可以得到如下几个原因:

嫌唠叨

小溪女士生于1984年的河北保定市,上大学考去了外地,工作时来到了北京。虽然逢年过节便会回家与父母团聚,“但他们总是想跟我生活在一起,我不争气,到现在还没把自己嫁出去呢。”

在朋友、同事的眼里,小溪是个好姑娘,工作吃苦耐劳,对待身边人真诚热情。小溪的朋友圈除了日常工作,也常常会有好友相聚吃饭、逛街、打游戏、泡咖啡馆的内容。“我妈看了,经常会给我留言‘赶紧解决个人问题’。”

类似的话说多了,小溪觉得很别扭。“三天两头这样说,让我觉得简直是对我的冷嘲热讽。”她对于母亲的叨唠有着不快乐的记忆,那是在她高考之前,“也许是赶上了母亲更年期,她叨唠家里的任何事情,有时候我和父亲都得不敢说话,否则就是一顿争吵。”

几年以前她给父母置办智能手机的时候,想着是能随时交流,但不久便发现“久违的唠叨又回来了”。回家的时候她想跟母亲交流这个问题,话到嘴边却没有说出口。“我为了生活努力着,她有些话说得我都窝火。算了,我发朋友圈的时候,把母亲屏蔽了吧,少给她唠叨我的机会。”

怕操心

余姑娘是北京人,结婚已有五年,她很规矩地每星期和丈夫一起回两边父母家看望老人、一起吃饭。家庭工作都挺顺利,于是小两口发展出一个爱好——旅游。有时候周末开车去郊区,有时候借着假日去外省市。沿途美景伴随着放松的心情,常常出现在她的朋友圈里。

然而父母的过分关切让她觉得不太自在。小两口去四川,父母担心吃辣的闹肚子,直接在余姑娘和熊猫的合影下评论:“去买点儿xx痔疮药,21块钱一盒。”大晴天在门头沟蹚水,父母又留言:“小心栽个跟头就淹死了。”

最让她受不了的是她发了一张蹦极照后,电话马上就打过来了,母亲哭着问,“怎么能做这么危险的事儿?我就你这么一个女儿啊。”

“父母年轻的时候生活条件有限,只能规规矩矩地窝在家里,他们并不明白出游的快乐,认为到了陌生的地方总是充满着危险。”不过这也让余姑娘反思,她应该找机会带着父母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去年小两口带着父母去了趟日本,计划今年再带着公婆去去欧洲。“也许让他们多见见外面世界的精彩,也就不会那么担心我们的安全了吧。”

要“隐私”

多位被访者提到,自从上学开始,随着年龄长大,总是希望父母干涉的生活越来越少。“对父母没必要有隐私,但是独立生活开始之后,难免有些私生活的事情不希望父母知道。”张先生做艺术设计工作,身边流行起纹身的时候,他在大臂上纹了一个音符。结果就因为发了朋友圈,招来母亲一顿数落。

此外,“每年过年回家一个星期,这一年我妈都能掐准我的生理期。我真挺佩服她的。”小李姑娘说,“到了日子提醒我喝热水别着凉,挺暖心的,但有些时候也觉得很别扭。她在我朋友圈回句话,七大叔八大舅就都看见了。”

没时间

还有很多被访者提到,就“唠叨”等问题与父母交涉后,父母倒是不在朋友圈回复了,改成直接与自己发微信“谈心”。“我看你好久没发与工作有关的内容了,是又辞职了吗?”“你工资挺高为什么公积金这么少?我给你算算吧。”这样的话只要一接,聊起来就没完没了。

“都是关心,都是好意,但很多都没有必要。我几个月才能见到一次父母,并不排斥每天和他们聊聊天。现在工作挺忙,我更希望他们跟我聊聊家里的趣事,比如父亲又怎么‘欺负’家里的小狗,比如母亲最近想吃什么东西却买不到等等。”王先生说。

我为什么不看父母朋友圈?

王先生举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他父亲所发朋友圈的内容。几乎每天都有三五条,但几乎没有一条与自家生活有关,全都是转帖。“xx又送流量啦,还不来抢?”“保持这30个好习惯,让你活到100岁。”

这些内容对于父母来说也许算是“新鲜”,但对于王先生和同龄人来说,“都是些没营养的垃圾信息。七八年前新闻里讨论过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今早就解决了,但父母还在转发。”更重要的是,其中有些信息、链接,一看就知道是诈骗信息。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两条老王先生最近的两条朋友圈信息:“不是要买照相机吗?我看到一家店,别家1万多的他家3千块,因为免税。”“参与本公司活动,免费送价值千元大礼包”。

每星期回家吃晚饭,普及国家打击网络诈骗政策都成了他的固定开场节目。“给父母买智能手机,本是为让他们老年生活多些乐趣,跟上时代,可最终发现他们专找贪小便宜的机会。”

说了一次又一次,仍然没效果。最终,王先生选择屏蔽了父亲的朋友圈。“让我担不完的心。有时我甚至盼着他吃一次别太大的亏,好让他以后能远离这些垃圾诈骗信息。”

一些父母感到自责

据《白皮书》的调查,父母在得知孩子把自己屏蔽出朋友圈后,大部分人都表示了“自责”,记者也联系了上述几位年轻人的父母。

“朋友圈还有这样的功能?”小溪姑娘的母亲说。沉默了一会儿,小溪的母亲发来信息,“感谢你让我知道了我和女儿沟通的问题,我相信女儿一定有难处才这么做的。今后我要学会更合适地关心她,不干涉她。请你代我向她解释。”

而王先生的父亲,仍然不明白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问题,“我就是为了省点儿钱啊,我的流量不够用,又不想跟你们年轻人一样弄个百十来块钱的套餐,现在很多活动都赠送,每个月我能收到两三百兆呢。省十块是十块。多大事儿啊,他就不看他爹的朋友圈了?哎年轻人真不懂事。”

还有几位父母都表示,将改善与孩子的交流态度,因为渴望得知子女的一切。

专家说法 时间让老人变理性

“上了年纪的老人退休后,与社会逐渐脱离,这是挺普遍的现象,所以他们需要借助手机继续关注社会、关注家人。”多年从事养老研究和工作的北京金泰颐寿轩连锁养老机构经理张亮先生表示,自己也经常注意到父母的朋友圈里出现类似的信息。

对于老人乱转发一些虚假信息的情况,他建议子女多以实际案例让老人保持一定的警惕。即便是老人发自己的生活信息,也要提醒他们,不要在照片、文字中泄漏隐私信息,如证件号、车牌号等。

而老人对子女的唠叨引起的反感,他觉得儿女应该更多体谅老人。“毕竟是老人的关心。如果你的父母常常在朋友圈里唠叨你,那你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与父母的交流太少了呢?”日常与家人联系,“尽量别发语音文字,而是打个电话,有条件的话能多回家才是最好的。”

这两年他在工作中注意到,养老院的老人对互联网的需求明显增加,还时常有老人反映“无线网信号不够好”之类的问题。“不过,技术再先进,网络信号再好,面对面的交流也仍是最好的方式。”

也正是因为智能手机、沟通软件对老人来说尚属“新鲜”,老人才会不择时机地叨唠孩子,或是不辨真伪地转发一些虚假信息。“就像电脑上网络聊天软件刚出来那些年,我们都疯狂地找陌生人聊天,但新鲜劲儿过去,它就回归成了拉近亲人距离的工具。”这种新鲜劲儿过去,也许上述困扰老人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硕

分享到

新功能!微信增加会话不显示选项,可隐藏聊天会话不删聊天记录

WeChat美国下架有多大影响?腾讯发公告说明

微信对话框上线搜一搜功能,网友纷纷提出新要求

微信朋友圈可以删评论了,但这6个字略显尴尬 网友:友谊的小船会翻吗?

微信朋友圈可以删评论了,但有件事很尴尬

微信“拍一拍”可撤回,且不留痕迹!网友终于迎来了“后悔药”

特朗普下令限制TikTok、微信,外交部:只能换来道德滑坡信任赤字

小心中招!微信“清粉”不仅有被盗风险,背后暗藏利益链条

北京首个“微信办照”平台上线:零见面 零跑路 全天候

出租微信号日入上千元?贪小利或换刑事强制措施,专家给平台提建议

微信读书侵害用户信息,腾讯最新回应来了!

微信更新,两分钟内的删除功能取!消!了!

严打炫富、低俗软色情等不良信息,小红书年内封禁4000余个不良账号

以古琴为纽带,构建运河雅文化——“琴韵运河”主题讲座

延迟退休真的要来了!专家建议女性退休年龄延至55岁

国务院重磅发文!进口冷链食品无消毒证明不能卖

重点城市房租继续下跌,已跌入5年来最低水平

绑定多个手机号影响“健康宝”行程核验?赶紧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