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历史

“野菜”文化史:西晋张翰为吃莼菜辞官 唐代城里人组团挖野菜

2018-03-23 10:48 北京晚报 TF010

春天来了,各种“野菜”也出现在市场上了。家附近的野菜,味道也是家乡的味道。这里面最有典故的无疑是莼菜。莼菜长期以来都是野生在湖泊池沼边,明代万历年间开始有人工栽培,采摘嫩叶用以调羹、荤炒、素食。

作者:周文翰


这种吃食后来传入日本,和江南的吃法类似,用新鲜莼菜做汤或者腌制成咸菜吃。《晋书》记载西晋时候吴地世家大族子弟张翰到洛阳当官,一天秋风乍起时他想起故乡吴中的莼菜、莼羹、鲈鱼,叹曰:“人生贵适志,何能驾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于是弃官归里,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让太湖莼菜的名声也远远超过了西湖的。

张翰这样做显得洒脱,还有把吃野菜搞得悲壮的,就是著名的伯夷、叔齐兄弟,他们是商末小国孤竹国君主的大儿子和三儿子,不愿意接父亲的位子双双避居民间,听说西伯领导的周国能善待老人就去投奔,结果正碰上西伯逝世,他的儿子姬发(后来的周武王)正帅兵进军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拉住姬发的马谏阻说:“父亲故去不安葬他,反而大动干戈,这算孝吗?臣子要去杀害君主,这算仁义吗?”志在天下的姬发一伙人当然不会听从这两位讲的死板道理,后来还是攻入朝歌灭亡商朝,这两人不愿意吃周朝的俸禄,逃入首阳山里采薇而食,饿死在那里。

“薇”在那时算是常吃的野菜,《诗经》里有“涉被南山,言采其薇”、“山有蕨薇,隰有杞桋”等处提及,《尔雅·释草》说这是生在水边的一种植物,三国时候的陆玑认为是一种豆类植物,“茎叶皆似小豆,蔓生,其味亦如小豆藿,可作羹,亦可生食。今官园种之,以供宗庙祭祀”。北宋的项安世认为是野豌豆,当时四川人称之为“大巢菜”,现在又称大野豌豆、山扁豆,现代植物学归类为豆科野豌豆属。大巢菜(Vicia gigantea Bge.)在西南、华北、西北都有野生,茎叶的气味类似豌豆,宋代时四川人就采集其嫩苗煮羹、炒菜。

乡村人对野菜了解得多,吃得也多,并不以为奇,城镇中人才会把野菜当作稀罕,有许多浪漫的想象和人为的动作。春天野菜刚长鲜嫩的时候,人们常出去采摘,南北朝时候宗懔所写《荆楚岁时记》就说当时已经有“寒食挑菜”的习俗,就是在寒食祭拜祖先的时候顺便采摘野菜吃。

到唐代出现了所谓的“挑菜节”,那时候关中、四川、淮河、江南等地在农历二月初就已经气候回暖,刚长出的野菜也绿油油正嫩,许多城镇人也就赶到野外采摘野菜吃,因为出去的人多,大家打打闹闹、吃吃喝喝,二月二日成为春游的节庆。唐代李淖在《秦中岁时记》记载当时西安附近,“曲江採菜,士民游观极盛”,白居易《二月二日》形容得更有情调,“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青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宋代人还在过这个节日,但是似乎已经少了野趣,很多人实际上是去自己的菜园中摘菜应景而已,如诗人张耒有一次因为大雨没能出去采摘还写了《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怀念:

久将松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转轳肴。

此时皇宫中竟然也庆祝“挑菜节”,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二月二日“宫中排办挑菜御宴。先是,内院预备朱绿花斛,下以罗皂作小卷,书品目于上,系以红丝,上置生菜、荠花诸品。俟宴酬乐作,自中殿以次,各以金篦挑之……”这完全是一种文化娱乐项目,和民间摘菜尝鲜的区别就有点大了。

平民百姓对野菜的感情要深得多,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菜”,更是青黄不接时候的备用粮食,是灾荒年月的救命食品,历代官府和文人也对此多有关注,如元代文学家王磐出版《野菜谱》图文介绍五十二种野菜,明太祖第五子朱棣曾主持考校各地可食的野生植物编成《救荒本草》一书,给414种植物绘图注疏,方便人们按图索骥。

北方也有野菜,比如香椿(学名:Toona sinensis)、苜蓿等在南北都有分布。香椿树在东亚、东南亚、南亚都有分布,但是只有中国人赋予它文化意义并吃香椿叶芽。椿树因为高大长寿在古代很著名,《庄子》中夸张得表示“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后人以椿象征长者,加上《论语》有孔鲤趋庭受父训的典故,合起来就以“椿庭”指称父亲,又以“萱堂”代指母亲,以“椿萱”为父母的代称,并称长寿者为“椿寿”。

紫花苜蓿原产近东和中亚,在这里最早人工栽培然后分别向东、向西传播,并形成两大种系。古罗马作家普林尼称紫花苜蓿是公元前490年前后波斯军队西征希腊的时候传入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古罗马人作为牲畜饲料种植。16世纪的时候西班牙殖民者将它传入美洲,也是作为饲料种植,19世纪5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引种了智利的紫花苜蓿,随后它迅速传播开始成为美国种植最广泛的牧草品种。

西汉时候张骞从西域把紫花苜蓿引种到长安,主要是为了饲养马匹以便与匈奴作战,因为适应性强后来扩散到全国各地的山野,就成了野菜。常见农家把苜蓿嫩苗采摘下来,简单过水以后凉拌或者蒜炒就相当好吃,各地还有苜蓿摊鸡蛋、杂面蒸苜蓿之类吃法。近年也有了人工栽培,超市中也可以买到苜蓿吃了。

实际上很多蔬菜都是如此,本来是野菜,但是当有比较多的人食用,就会出现相应的人工种植,如苏州地区有名的“水八仙”,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慈菇、荸荠、莼菜、红菱原来都是野生,但明清时因为消费增加其中大多都有了人工栽培。现在更是如此,比如原来江南地区人常吃的野菜马兰头、马齿苋、荠菜、茭儿菜、菊花脑、苜蓿头、香椿头、芦蒿等大都有了人工栽培,尤其是芦蒿,现在北方城市都能见到,算是比较常见的蔬菜。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挖野菜大军”又来了!北京市民共享的公园,怎能成为自家菜地?

挖野菜、折花木、搭帐篷、捞小鱼——城管当场劝阻不文明游园行为

摘野菜食物中毒住进ICU 网友:不是贝爷不能随便吃

春天吃野菜首选荠菜蒲公英 这些野菜千万不要采

春天野菜种类多还能清热解毒 京郊可食用野菜你会分辨吗

路边野菜不要挖:有的残留农药成分 误食有毒野菜应如何处理?

野菜有农残:入口需谨慎 误食有毒野菜怎么办?

村民采野菜遇老虎 欲学武松大吼一声竟吓跑老虎

咬春四月:黑麻春味饼 荠菜最佳采摘期?

咬春四月:大厨的野菜经

咬春四月:凉拌曲麻菜 男女老少都可以食用

人是无法把告别画出来的,每一幅绘画作品的后边都站着一个人

历史上的淞沪会战什么样?亲历者张嘉璈的私人日记提供了一个视角

老北京文化第一街居宝地坐拥“朋友圈” 琉璃厂因何得名?

周瑜被抹黑 不怪罗贯中

方能自省最可贵,夏衍的考试在如今也有重要意义

龚自珍三游法源寺 所看所思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