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雄安新区芦苇匠人 期待更美白洋淀

2018-01-29 15:46 北京晚报 admin

2018年1月29日讯,冬天是白洋淀收苇子的季节,霜降前后,依水而居的人们就陆续开始“开镰打苇”,眼下已是尾声。对于很多老一辈的村民来说,打苇不再是养家糊口的生计,更多是出于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上世纪白洋淀苇席、苇编畅销大江南北,家家户户织席打箔的盛况不再,白洋淀人的生活开始转型,开创新的营生。白洋淀芦苇正面临面积缩减、退化的难题,雄安新区的成立和《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为白洋淀的生态保护带来新契机。

冬日冰上收苇忙

腊月初九,一场大雪过后,冰封的水面白茫茫一片,尚未收割的苇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给落满雪的淀泊镶上了金边。安新县端村东头,雪地里几行长长的脚印通往苇塬子,韩大娘和老伴儿顶着寒风来这儿收苇。

两米多长的芦苇从“创子”(铁制工具)里穿过,薄脆的叶片纷纷扬扬,韩大娘脚下铺满松软的苇叶屑。处理过的苇秆直而顺滑,码在一旁。老伴儿负责捆扎,200根一捆,扎密扎匀了摞整齐。

这些苇子运回去,村里有人收,可以织席打箔,或编成篮子等用品。

白洋淀自古以来就有“一淀芦苇一淀金”的说法。“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这是孙犁笔下的《荷花淀》。芦苇编织产业一度是淀区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62岁的邸大娘有一把好手艺。她回忆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织席打箔还很红火。男人们用特殊的“大镰”打苇,苇子去皮清洗之后截成两三片,截片的苇子要用“石碾子”压平。妇女负责编织,苇席依照不同的用途织成不同尺寸,一个熟练的老手,一天差不多编一张三尺半宽、七尺长的席子。端村一面临水一面是田地,可收的苇子没有水乡(淀中纯水村)那么多,自家的用完了,就去水乡人家买,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闲不下来,家里有个织席巧手是让人羡慕的事。

“苇席可以晒粮食、盖垛遮雨,麦收的时候做粮囤。用苇箔铺炕,当门帘,盖房子房顶铺了苇箔才能上土。用处多着呢。”村里的老人念叨起以前家家户户织席打箔的盛况,不胜唏嘘。现在白洋淀人的生活开始转型,开创新的营生,年轻人很少做这门手艺了。“这个赚的少,没那么大需求了,现在炕上铺苇席的少,谁家盖房还用箔呢?他们在外面打工、做生意,做点儿什么都赚钱。”

韩大娘身后的空地上,处理好的芦苇交错着叠在一起,渐渐堆成三四米高的小丘。“一捆苇子200根,价格是十块。雇人来打,工钱是一捆六块。然后一根根清洗,还要搬运回去。”韩大娘的侄女说,打苇很辛苦,其实小姑家挺宽裕的,两个儿子都赚钱。

打苇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再是养家糊口的生计。冬天芦苇熟了,村里的老人来赴约,更多是出于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

新区给芦苇找“出路”

安新县天阳苇制品合作社里,新来的一批苇箔卸下车,张铁来正在清点数量、指挥搬运。仓库后面是清洗晾晒的空地,中间空地上有一排半人高的箔架子,横杆上一排间距均等的Y字小铁架用来固定线团。匠人放上一根芦苇,将麻绳穿过小铁架,打结抽紧。如此交替反复,一根根苇子放上去,编好的部分顺着箔架垂下来。

“机器织一部分,有些特殊尺寸的手工织。”张铁来说,今年合作社接到的苇箔订单有20万片,用作装饰装修,主要销往日本。

虽然芦苇制品总体销量不如从前,但每年的外销订单也为部分村民提供了一笔收入。合作社的苇子是从各个村子收来的,“近几年淀里的芦苇烧了,只有以前的一半。打苇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张铁来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白洋淀芦苇面积达12万亩。据2014年卫星遥感统计,白洋淀现有芦苇面积已缩减到7.6万亩。

“原来各村的人每年都从淀里挖出淤泥,填到芦苇地里,是很好的肥料,平时还打药、除草。现在家家户户哪会自发去管护?”张铁来担心长此以往芦苇的品质受到影响,芦苇弃收也直接影响下一年新苇的生长。不仅如此,村民不再对芦苇管护上泥,大量淤泥沉积在淀底,加之弃割的芦苇腐烂,还会对白洋淀的水质造成影响。

据当地媒体报道,当地政府为此曾筹措资金,对重点区域的芦苇进行保护性收割,但收效甚微。

雄安新区的成立和《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出炉,为白洋淀的生态保护带来新契机。

《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中,白洋淀自然保护区被列入重大工程项目。为了在提升芦苇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雄安新区管委会向社会各界征集白洋淀芦苇综合利用解决方案,给芦苇找“出路”。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管委会将坚持政府主导、财政适度补贴、市场运作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激发苇农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建立芦苇收割、管护及资源化利用的长效机制。

芦苇画焕发新生机

新区管委会广发英雄帖之后,村民们也被当地政府部门召集起来开会。

“看着苇子没人收被丢弃,心里不是个滋味儿。有时候天气太干燥,还有火灾隐患。”大伙儿平日里也常说起这个话题,一起想办法。他们说如今芦苇制品里,芦苇画倒是销量、利润都可以,但是用的苇子有限,一是芦苇画本身用料少,二是选材讲究,淀里的芦苇十多个品种,做芦苇画,只有第一年和第二年生的粘苇芽子和白毛子才能用。

冯娟是端村有名气的芦苇画艺人。“我父亲是手艺人,吹塑画、贴布画、芦苇画之类都做过,逢年过节或是村子里谁家办喜事,都要从我家买画儿。” 十多岁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她喜欢上了手工艺品,尤其是芦苇画。痴迷到什么程度?为了画猫,她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苦练,直到剪出自己满意的芦苇丝儿,一片1.2厘米宽的苇叶分成了数百根。1995年,家里起了鼎新工艺品厂,是安新县芦苇画最早的厂家之一。冯娟帮父亲打理,还带起了徒弟。芦苇画的制作包括制图、分解图案、烫色、粘贴、装裱等多个工序,村里的女子愿意学的,冯娟手把手地教。“后来县里开了几家芦苇画的厂,再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效益不怎么好。坚持到今天很不容易。”现在,芦苇画工厂由冯娟经营。雄安新区的成立,让白洋淀聚集无数目光,媒体也纷纷将镜头对准这里,新区成立之初、夏日的荷塘景色、冬季冰上打苇,一拨又一拨记者来采访,白洋淀芦苇画赢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冯娟的画卖到全国各地,还出口多个国家。冯娟说,近期规划是成立公司。她刚在村里置了一块地,紧挨着现在的自家院子,“我儿子18岁了,现在在新疆。过几年就打算让他回来。我想把厂子再扩一扩,做得更好一些。”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赵晓路 文并摄

分享到

潮白河畔来了越来越多追梦人 大厂影视小镇吸引文创企业扎堆入驻

北京三成多蔬菜来自河北 政府搭台农产品零成本进京

北京冬天去哪儿“玩儿雪”? 京津冀开启“冰雪盛宴”

雄安新区的村庄来了“候鸟老师” 为乡村学校带去艺术的光辉

河北小村庄4000多个故事传承百年: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

河北瞄准旅游新业态 京南小镇十一前集体亮相

美要新建舰队抗衡中国?中方回应

赵立坚回应“五眼联盟”就香港问题的声明:坚决反对

冷空气来袭!中疾控专家:这五类人群警惕身体失温

圆明园马首将展出,一文回顾兽首们的回家之路

昌平门头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北京已5区入选

买车人最关心的事!关于号牌指标,国务院最新表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