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人文

塞罕坝精神到底什么? 陈彦娴:青春筑绿林

2018-01-24 12:00 北京晚报 TF005

“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塞罕坝人扎根林场,爱场如家。今天廉洁颂主题纪律教育“初心·使命·家书”系列报道,将通过走近第一代造林人的代表陈彦娴,感受她牢记使命,用青春构筑绿色屏障的事迹。

陈彦娴

尊敬的刘文仕场长:

我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给您写这封信。

我是承德市二中高三学生陈彦娴。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党号召我们高中毕业生要怀着忠于祖国的一颗红心,做好两种准备,一种是考上大学努力学习,另一种是服从国家的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就像知识青年的榜样邢燕子、侯俊那样到农村去做社会主心新一代有文化的新农民。

我和同宿舍的6个姐妹,我们一致决定,放弃高考,到坝上,到机械林场去做一名光荣的林业战士!到广阔天地去植树造林,与荒漠作斗争,我们坚信人定胜天!像女拖拉机手梁军那样,驾驶着拖拉机,为祖国的建设奉献我们的青春!希望您能接受我们的请求!热切地盼望您的回复!

祝您工作顺利!

此致革命的敬礼

承德二中学生 陈彦娴

1964年6月10日

2017年12月5日,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位来自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分别代表三代造林人,获得了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其中,陈彦娴是第一代造林人的代表,在老人家中,她拿出了一封特殊的“家书”。

“尊敬的刘文仕场长,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您写这封信,我是承德市二中高三的学生陈彦娴……我和同宿舍的六个姐妹决定放弃高考,到坝上机械化林场做一名林业战士……”读着这封决定了自己一生命运的书信,74岁的陈彦娴回忆起当初写信的初衷,“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当时对毕业生都是这么要求的,就是说呢,你要能考上大学就上大学,如果考不上大学,就服从祖国的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家呢,跟刘文仕场长家是挨着的,我听我父亲说,刘场长那里正在开展大规模的机械化造林。”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的塞罕坝,来自北方的沙漠不断南侵,其中的浑善达克沙地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为了阻断风沙对北京的侵袭,保护北京不被沙化,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开始建设机械化林场。369名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创业者,肩负着“阻沙源、涵水源”的使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寒沙地造林。

当陈彦娴到了坝上以后,几十里地内都看不到人家,到处都是半人高的野草,到处是沙窝子地。当时刚刚8月份,她们从承德出发时都是穿的单衣,结果到了厂部一下汽车,北风一吹,就把她们冻得浑身直打颤,就觉得好像进入冬天一样。

塞罕坝气候恶劣,年平均6级以上大风47天,平均气温零下1.5度,加上偏远闭塞、物资匮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老人回忆说:“我们这一批就是第一代造林人嘛,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把每一棵树栽活,因为有这个责任,所以说几十年都坚持了下来。”

如今的塞罕坝林场造林面积达到112万亩,和承德、张家口的绿色走廊连成一片,在北京北部构筑起一道牢固的绿色屏障,将浑善达克沙地南下的黄山,挡在了河北最北端。每年为滦河、辽河涵养的水源,相当于10个西湖的蓄水量。

55年来,有三代林场人相继奋战在塞罕坝,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战友视如亲人一般。这封信也成为了陈彦娴最珍视的一封特别的书信,从这封书信开始,她奉献了青春,洒下了汗水,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正是众多陈彦娴似的林场员工的无悔选择,才续写了如今塞罕坝的绿色传奇。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游塞罕坝!今年京津冀首趟旅游班列周五出发,设有书吧酒吧KTV

塞罕坝最美的其实是人!三代人在荒漠沙地上,建起百万亩人工绿海

河北围场木兰机场建成,有望下月通航,未来或将开通至京津航班

防火封山却能花钱进山?塞罕坝的“买路钱”不能是笔糊涂账!

塞罕坝:离北京最近的草原 相机也无法记录它的美

北京至承德塞罕坝方向“京津冀”旅游班列明日首发 全程运行4天

《最美的青春》央视开播 致敬塞罕坝第一代造林人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55载创造绿色奇迹

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塞罕坝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京巡讲:三代人55年敢叫荒原变林海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55年发展历程 一个大“林子” 蓄满精神能量

古香会历史文化展将办 重温西山永定河人文内涵

明朝蒙古使者为啥都爱往北京跑?这就不得不提“厚往薄来”原则

《英雄赞歌》填词者非职业作词人,为何非他莫属?

一家17代人守护袁崇焕墓近400年,宋庆龄、周恩来都曾来祭扫

从《红楼梦》王熙凤这番满分操作,品婆媳关系中的智慧

钱浩梁:成也李玉和,毁也李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