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人与法

乡村法官连春祥扎根乡村法庭28年:没有难事百姓不会打官司

2018-01-18 10:13 北京晚报 TF008

刚到法庭的我,主要工作就是记笔录和跟着师傅下乡调查。师傅曾郑重地对我说:“连子,老百姓打官司不容易啊,千万不要不把老百姓的事儿不当回事儿,没有难事儿,老百姓不会打官司,不能怠慢他们。”师傅的话我暗记于心,一直到今天——连春祥,“乡村法官日记”。

连春祥在勘察现场

现场勘查:半块砖的距离引发乡邻纠纷

16日早上,记者跟随连春祥法官和法官助理臧小龙,来到两间房村。连春祥上午的工作,是对一起乡邻纠纷进行现场勘验。

发生纠纷的是18年的老邻居,两家东西并排紧挨着,共用一条伙道。去年9月,东家的李广林把西家的王立春给告了,李广林认为王立春在伙道边上堆放的杂物,妨碍了自己的日常出行。

上午9点半,连春祥刚走进伙道,两家养的狗就狂吠起来,两家主人也同时走了出来,脸上都带着怒气,看这架势,原被告的心头火一点就着。

“李广林你先回家,我和王丽春先聊聊,一会找你。”连春祥面带笑容,言语干脆,一句话把李广林劝回了家,转头,他跟着王丽春进了门。

连春祥在和王春丽的交谈中,一方面不断回应着她的抱怨,另一方面又不断提醒她说重点。

王丽春称,李广林住的这片宅基地,原先是自家的,2000年,李广林购买后新建了房屋。“2006年,我们两家签过一份证明,村委会确定的伙道宽度为2.7米,我敢肯定,除去杂物占去的空间,现在伙道的宽度肯定有2.7米。”

来到原告李广林家,连春祥提到了刚在王丽春家中看到的“村委会证明”,对于2.7米宽的伙道,李广林表示认可,“她是看现在房子要拆迁了,心里后悔当年买房。我一定要让她把杂物弄走,这官司必须打。”
了解完情况,连春祥操起一把卷尺,和法官助理再次回到伙道。“看到没,现在伙道的宽度2.6米,王春丽家的杂物就超出了十多公分,半块砖的宽度。”

“那也不行,说好2.7米就是2.7米。”李广林嘴里嘀咕着,坚持要走诉讼程序。

调解无望,连春祥离开时将开庭时间告知了原被告,“记得把今天你们提到的证据都带上。”

丰富履历:坚守基层派出法庭28年

像这种因为半块砖的宽度就闹到法庭的案件,鸡毛蒜皮,芝麻绿豆,在基层派出法庭很常见,“表面看是半块砖,不起眼,但如果这半块砖压在了心口,18年挪不走,就难受了。”连春祥说。

这是53岁的连春祥总结出的经验:乡村案件无小事。这条经验的背后,是连春祥扎根基层的丰富履历:1983年到房山法院工作,历任张坊法庭助理审判员,长沟法庭审判员,现任窦店法庭审判员。

参加工作35年,扎根基层派出28年,连春祥成为房山法院唯一一名参加工作超过30年,仍然坚守在审判一线的资深法官。

如何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法官?连春祥对自己刚工作那会的经历记忆犹新。

进入房山法院两年后,1985年,20岁的连春祥就被派往距院机关35公里的交道法庭(已撤销)。这一法庭地处偏远山区,下辖5个乡,办公条件艰苦。连春祥的代步工具就是一辆破自行车,有时候到山里巡回审判,连春祥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住到村里,一去就是半个月。

离开交道法庭之后,连春祥开启了派出法庭的辗转之路:张坊、长沟、窦店。在这期间,连春祥将自己的办案体会通过“乡村法官日记”的形式记载下来。本文最开始的一段话,就摘自这本日记。

在日记中,连春祥谈到了断案的平衡点问题:阅历较深的法官能够很容易地找到“公平公正”的平衡点,因为其丰富的阅历使其对“公平公正”的理解已深入骨髓、驾轻就熟,会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案件的审理和裁判当中。

派出法庭面对的当事人很大一部分是村民,面对讲求人情事理的当事人,连春祥是如何找到“公平公正的平衡点”的呢?

巧妙断案:让两家矛盾成为一家家事

张长河和刘山并不是紧挨的邻居,两家相距十多米。早年间,张长河在自家院墙边上栽了一个桑树,十多年过去了,小树苗长成了大树。

看似没有矛盾的两家,却因为这棵桑树产生了纠纷。刘山将张长河诉至法院,称这颗桑树正对着自家的大门,“桑”和“丧”同音,自己每天一出门就看到这棵树,触霉头。刘山要求排除妨害,砍掉这棵树。

连春祥受理这起案件之后,进行了现场勘查。“这棵树离原告家有十余米,根本构不成对原告出行的妨碍。”

连春祥说,如果从法理上来讲,法院会驳回原告“迷信”的诉求,但是简单的一纸判决,很可能让邻里失和,激化矛盾。“原告跟我说,这棵树成了他多年的一块心病。”

连春祥只好多次找被告沟通,被告最终同意把树砍掉,原告心生感激,上门道谢,两家矛盾解决。

像这样因为一颗树引发的矛盾,连春祥遇到过不少,关键要看怎么找到平衡点。

王、郭两家是前后邻居,几十年前王家人在门前栽了一棵杨树,现在杨树长得又高又粗,树前面的郭家认为这严重影响了自己房子的地基。

两家因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纠纷最终到了连春祥的案头。“这颗大树的确影响了郭家的房子,但是王家的老人态度非常强硬,坚决不伐树,甚至以死相逼。”

连春祥无法说服老人,于是他找到了老人的儿子,做通了老人工作,达成了这样的调解方案:郭家支付一定费用给王家,而杨树的所有权则划归郭家。这样一来,伐树的问题从两家的矛盾变成了郭家的自家事,纠纷顺利解决。

从容应对:拆迁引发纠纷逐年增多

窦店法庭去年一年的收案量超过了3000件,而法庭只有4个法官,连春祥去年审理的案件数量达到了700多件。案件数量增多,案件类型也在发生变化。其中,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拆迁引发的各类案件增多。

李大爷家有五个儿女,两位老人相继去世,生前未留下遗嘱,也没有分家协议。到了2016年,新街村30号院拆迁,按照补偿协议,这套房子获得拆迁款78万多元。大哥李全将其二弟李汉以及他3位姐妹诉至法院,以遗产继承为由要求分割拆迁利益。

李汉答辩称,30号院是自己以及其他三姐妹的援助下建造的。大哥李全结婚后不管老人,是自己和三姐妹轮流赡养父母,父母还曾起诉李全索要赡养费。

“谁给父母养老送终谁最后继承家产,女儿出嫁后不会要求继承娘家的家产,这种传统的观念在农村地区依旧存在。”连春祥说,但是在拆迁利益面前,这种传统没有了约束力,“当然,也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有关。因此,这类案件调解的难度比较大。”

连春祥首先确定了30号院应属于二儿子李汉和其父母所有,因此,两位老人的拆迁获益是遗产继承的范围。“另外,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抚养义务和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最终,法院判决李汉给付其他四兄妹各2万元。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社会永远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师傅当年交给我的初心不会改变。”连春祥说。(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宇 文并摄

分享到

钟南山回忆“乘餐车去武汉”,一句话令人泪目

直径40多厘米!北京大兴一民居阳台有马蜂筑巢,消防出手并提示

北京解除暴雨预警,安全度汛靠的是未雨绸缪和所有坚守者

海淀十余辆汽车车窗接连被砸,暴雨成抓捕“神助攻”

九旬奶奶高压超200,心衰老人进入抢救室,探访北京同仁医院夜班急诊

武警官兵穿越废墟和地下管道 展开抢险救援演练

公交司机买500个哆啦A梦装扮车厢,已送出大半,初衷超暖心

满身泥泞的搜救犬洗澡啦:连续奋战40多小时,小英雄也辛苦了!

一个布头都不能落下!探访京张高铁探伤作业是如何进行的

考生走“红毯”进考场,地铁站为考生预备雨衣文具

年过七旬老两口共同抗疫160天:防疫值守最强党员“夫妻档”

下沉干部蹲点日记:身在社区,居民的事就是我的分内事

《民法典》正式实施后不再以公证遗嘱优先,这俩问题务必要了解

民法典解读:“校园贷”“套路贷”等乱象频出 高利贷被明确禁止

民法典解读《三十而已》几大热点问题,算算许幻山顾佳林有有的经济账

民法典新变化解读:为什么要设置离婚冷静期?

民法典新变化:航班延误不再“白等”了

家长因志愿服务致五级伤残,校方被判赔近190万元,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