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专栏公道

女博士被骗85万元遭嘲讽 受伤的为什么总是女博士?

2018-01-16 16:21 公道 TF008

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某高校女博士1月初遭遇电信诈骗,在假冒“公检法”工作人员精心编造的骗局下,她连续5天向诈骗账号汇款85万元。直至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时,她才察觉受骗。


▲ 假的“刑事拘捕令”

这年头,电信诈骗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本来并不新鲜。这起个案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因素正是受害者的“女博士”身份。

报道中提及,受害者是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29岁博士毕业,入选2017年全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是其中的三百分之一。同时,她的生活也相当简单——近10年都泡在实验室,生活圈子有限,对新闻八卦没有兴趣,微信朋友圈也是关闭的,连曾经惊动全国的“徐玉玉”电信诈骗案都没有听说过。

科研上的“精英”与生活上的“单纯”形成鲜明对比,迅速激起了网友对“女博士”的讨论热情。有人感慨,科研工作者一心扑在工作上,心思过于单纯,建议与外界多接触;另一些则毫不客气地称其为应试教育下的“书呆子”,甚至直接嘲讽“高分低能”。

“被骗85万”跟“女博士”身份有关系么?且不说在许多人“睁眼闭眼刷朋友圈”的年代,不关心娱乐八卦、没有朋友圈、专注科研项目是难得的品质。即便是博士身份,也只能表明在某一个领域的精深造诣,并不能表明精通所有领域,与能否躲过电信诈骗的精密算计,更没有直接联系。一件电信诈骗案,案情尚未水落石出,嫌犯尚且没有落网,一些人却纷纷将关注点移之受害者的“博士”身份上,这样的失焦跑偏,明显只会将严肃的犯罪问题闹剧化,是对犯罪行为的舆情松绑。

过分关注身份标签已属本末倒置,而那些对受害人高学历的群嘲之声,则无疑“在伤口上撒盐”,是对受害者刻薄而严重的二次伤害。不妨设身处地一番,如果刚遭诈骗,又逢中伤,将作何感想?但愿这位女博士也不刷微博。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若使用不当,语言很可能变成伤人利器。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发言门槛降低了、声音分贝扩大了,这本来不是坏事。理性的集体讨论、观点激荡,能够提升参与者的判断力,形成舆论场的多元姿态,这也是网络时代的一道独特景致。然而,当下的舆论场上,众声喧哗中总有一些声音既不理性,也不道德,甚至满怀恶意地掀起舆论风波。在悲剧事件发生后,总不乏有人指责受害者,或是拿别人的悲剧取乐。

比如,大学生徐玉玉被骗殒命,有人说“智商不够用”“心理承受力太差”;八达岭老虎伤人后,“母老虎不如真老虎”“外地人带老婆来北京看老虎”等段子甚嚣尘上;四川泸州学生跳楼自杀,却遭遇了“因没交保护费被活活扔下楼”的谣言……当冷嘲热讽比切身关怀多、戏谑比反思多、段子比事实多,这样的“集体关注”堪称“消费灾难”,这样的“群体狂欢”就是语言暴力,这样的“二次伤害”甚至比事件本身造成的伤口更难愈合。

一个文明社会,对于悲剧事件的舆论反应,应当是理性的、同情的、温暖的,而非猜疑的、嘲弄的、演绎的。诚然,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匿性,更容易导致群体的情绪化和极端化。但这并不能成为语言暴力泛滥的借口,而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谨慎发言的理由。毕竟,网络平台上的中伤,往往比现实生活中跑得更快、产生更恶劣的后果。

有人称语言暴力为“看不见的灾难”。不夸张地说,或许每一个人都曾经为其所伤。“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我们都无比渴望“社会是温暖的”,就应该真正地行动起来。人人都“键”下留情、口下留情,“快快地想、慢慢地说”,最大限度避免对别人的伤害,受益的也必将是这个社会中的所有人。

 

来源:公道 胡宇齐

分享到

女儿博士相亲说是硕士 网友:现在学历都成“负资产”了?

北大“渐冻症”女博士留遗嘱捐献器官 女孩的最后愿望让人泪奔

90后女博士穿越千年邂逅 “美人方” 揭“沉鱼落雁”秘笈

留美女博士在北京当菜农 “洋插队”回国开启“农民人生”

女博士杀人分尸被判死缓 地下车库勒死“追求者”

女博士嫁农村十年 网友:她老公是干吗的?

女博士放弃百万年薪 主动自荐成为航母舰员

女博士勒死男子杀人分尸被公诉 其母协助抛尸另案处理

湖北女博士替考被抓顶风作案 网友:不作死就不会死

女博士无惧作弊入刑顶风作案 替考被抓:头发长见识短?

女博士被骗11万 破案太快北京警察觉得“不可能”

大跌眼镜!复课半月超千名学生感染,这所美国大学竟忙着下封口令

高考受瞩目,大V狂赞民国教育公平遭群嘲:如今还当国民是文盲?

读懂国庆,更爱国家!这个长假,爱国是最核心的主题

所罗门群岛与中国正式建交,王毅外长这几句话很提气

乱港暴徒今欲“决一死战”,总指挥们却跑路,可悲“炮灰”看不透

港警别无选择首次鸣枪示警!面对暴力升级,该出手时必须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