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纪录

什刹海的另类“刀客”冰刀王 老北京滑冰情怀的守护者

2018-01-12 10:58 北京晚报 admin

2018年1月12日讯,正对着什刹海冰场2号口、二三十米距离的前海南沿6号,王建芝、王培芝兄弟俩连同王建芝的二儿子一起,招呼着来往的滑冰者,他们为滑冰者提供的服务是磨冰刀,冰刀磨得好坏对滑冰者技术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这看似简单的手艺,对于王家人来说,却承载着一份情怀和责任。

老冰刀王独创的“球刀开沟”技术具有启动快、呲闸灵的特点,当年登门拜访者不计其数,这门手艺为滑冰者带来福音。

小店里保存着各时代的冰鞋,包括当年日本关东军配发的冰鞋,见证着冰鞋发展的历程。

哥哥王建芝年过七旬、弟弟王培芝今年58岁,他打算退休后专心经营冰刀王的生意,让手艺传承下去。

冰友送回一双旧冰鞋,王培芝能认出是至少10几年前从自家买走的,他说这叫“叶落归根”。

在许多老“冰客”的眼中,什刹海边磨冰刀的“冰刀王”是冬日什刹海不可或缺的一景。

小店用上现代支付手段,王建芝说现代人都懒了,出门滑冰连钱都懒得带,扫码方便。

王建芝、王培芝兄弟俩的父亲,是北京城被滑冰爱好者们尊称为“冰刀王”王保顺老先生,92岁过世的王保顺,在什刹海磨了69年冰刀,磨过的冰刀超过10万把,凭借这门小生意帮他在时代变迁中撑起自己的家。老冰刀王过世后,生意传给哥俩。如今,72岁的哥哥王建芝每天负责磨冰刀,弟弟王培芝还没退休,每天下班后来接替哥哥,周末哥俩一起来,还得叫上王建芝的二儿子来帮忙,小生意也算红火。

“磨冰刀是个苦差事,干活儿的时候正是每年最冷的俩多月,而且打磨刀刃很费眼睛。” 王建芝说起了冰刀王的故事。“我父亲本是泥瓦匠,到冬天就没活儿了,可是得养家呀!那时候到什刹海滑冰的都是富家子弟。我父亲就买了一块磨刀石,靠着自己的悟性,在冰面上做起磨冰刀的生意,每次收取几分钱。为了能“换回2斤棒子面”养家糊口,王保顺开始专心琢磨起冰刀,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头也越叫越响。

改革开放以后,滑冰运动再度兴起,“那是什刹海冰场最辉煌的时期,老北京人几乎家家都有冰鞋。”王培芝看着胡同对面的什刹海说,在当时这个京城最大的天然冰场里,每晚能有两三千人来滑冰。1982年,王保顺在什刹海边租了个七八平方米的门面,注册了营业执照,专门经营起磨冰刀的生意。也就是在那时,“什刹海边儿冰刀老头”名气登顶,甚至有河北、东北的人慕名而来。后来,一群找王保顺磨了几十年冰刀的老“冰客”送了王保顺一个名号:“冰刀王”,并送来了书法家启骧题的匾额。

和所有老手艺一样,冰刀王也受到现代技术的冲击。“电脑磨刀机不仅速度快,磨出来的冰刀还统一、标准,很多老客户都转而去有电脑磨刀机的商场磨刀。”王培之说,针对这种新形势,王保舜老人教导两个儿子,把你手艺练在电脑照顾不到的地方。”王建芝说,“冰刀要磨得好,得在分毫上下功夫。有时半片韭菜叶厚度的差别都能影响滑冰者的感受。电脑程序化操作很难顾及每个滑冰者的不同习惯。手工磨能找准每个滑冰者冰鞋的受力点,磨了之后让他们滑着舒服,这是电脑做不到的。”

“前些年生意火的时候,一天能磨30多双冰鞋,如今如今一天也就能磨七八双。”王培芝说“不过,老父亲的手艺延续了80多年,得到几代冰友的认可,不管挣钱不挣钱都得传承下去。这是一份情怀,也时一份责任。”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程功

分享到

什刹海野泳为啥屡禁不止?部分老人最不听劝

从白莲潭到什刹海的时光传奇

电视剧《什刹海》中出演宫廷菜名厨,刘佩琦:北京的文化得代代传下去

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命名出自何处?北京火神庙雷神庙历史渊源颇深

一天不落!西城什刹海:热饭热菜按时送进老人家

什刹海试点管网养护“神器”, 一键自动冲洗下水道

什刹海大讲堂在海明苑开讲 首期主讲嘉宾马未都

什刹海街道3天拉起20人饺子队,战士们:妈妈味道的饺子,真香

探访北京什刹海西海湿地,这里也许是植物爱好者喜欢的地方

夏日到什刹海荷花市场赏荷 那儿有老北京人儿时的记忆

西城开出首单缴纳拆违费用告知书 经现场核算当事人需承担万余元

西城首单!什刹海开出缴纳强制拆违建设费用告知书

北京这群老党员一日行千里,奔波在扶贫路上

哇哦!昌平竟藏着一个“小鸟天堂”

迎国庆主题花坛亮相,今年整体应用200余个品种

2020中关村论坛和科博会开幕,多图看现场!

大片来了!雨后京城,晚霞与彩虹交相辉映

草原乌鸡蛋逐渐在北京站住脚,林下资源助力内蒙部分村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