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国内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⑧专家专访 追寻北洋海军覆灭真相

2014-08-14 14:29 网络 TF001

高洪超是到威海采访甲午战争的当地研究者。与其他研究者相比,他有些“怪”。他的研究方式不限于书本文献,而更乐于用双脚去“走历史”,对比日军甲午时期老照片拍摄点是他最典型的一种研究方式,当然这也是最苦的一种方式,以至于全国研究甲午的人中,还不曾有人像他一样尝试。对比老照片的作用并不仅限于留下一段硬朗的史实证据,更重要的是让研究者本身对这段历史有一种透彻的感悟。

1

说高洪超是“苦行僧”式的专家,一点也不为过。没有外界的资金支持,他是个老记者却也从不炒作自己,他甚至没有一辆汽车可用来代步。走遍千山万水,靠的是一辆二手自行车、一台相机、一个本子、一叠老照片还有一个外壳变了形的水壶。从2005年至今,在威海他已经成功找到五十多张日军老照片的拍摄地。

记者:是否有人质疑过您的做法?

高洪超:有人进行过质疑,说我是猎奇而已,我没有反驳,仍是默默做着我认为对的事情。比对照片的拍摄点是我感受那段历史的一种方式。120年前摄影设备并不发达,老式相机及其笨拙,毛玻璃溴化银的底片也不可能带太多,所以日军拍摄照片时,一定会选择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方,只有我们找到了这些地方,站在这里,才会有更多的思考。

记者:在寻访威海寻找120年前的有多难?

高洪超: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很多遗迹早已湮没在如今的高楼大厦里,比对日军老照片最好的依据,就是远景的群山,通过山形在照片中的透视关系,是找到拍摄点的关键。但威海的天气时常是有雾的,一年270多天都有雾。每逢雾天,远处的山便无法看清,根本没办法比对。

记者:在寻访遗迹时,感触都有什么?

高洪超:双方对待这场战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清军和日军的态度不同,决定了这场战争的结果。纵览清军和日军当时的一些军事报告,往往从日军的报告中,能够发现更多史实,而清军的报告中,除了本身的一些谬误,还存在“浮夸”,这根本不是个打仗的态度。比如当时寻找威海卫港西岸祭祀台炮台北侧清军13个“厂舍”的遗迹就很劳神,花了一年的时间。其实在清军留下的文献中能够找到相关资料,厂舍其实所指的是弹药库,位置在老百姓俗称的“母猪壃”,但在李鸿章笔下,却直接改名仙梯岭,李鸿章这样的“神来之笔”实在太多了。以至于后人研究起来,往往根本找不到李鸿章所指位置。而看看日军,“龙睡澳”这个名字确定下来需要三个部门同时打报告。

日军当年占领摩天岭炮台时,花了大量的精力,在摩天岭绘制了一张五万分之一的测绘图,这张图可以精确到实际距离10米。要知道在当时没有卫星帮忙的年代,画这张图有多困难,但从军事战略意义来看,画这张图又是必须的。而清军驻军摩天岭时,却不曾有这样一张图,这也是南帮陆路炮台守军的通病,直接导致了炮台命中率极其低下。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记者:景一鸣/文并摄

分享到

甲午战争: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没有铁路现代化战争就是空谈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⑮甲午后人 叶祖珪曾孙的勺子竟是文物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⑰马勇:甲午战争打断了清朝现代化进程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⑯在福州三坊七巷寻找沈葆桢萨镇冰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⑭马尾造船厂走出严复詹天佑萨镇冰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⑮福州船政学堂并非北洋海军兵败根源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⑬北洋海军之父李鸿章盖棺未定论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⑫从颐和园驶出的北洋海军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⑪北洋海军后人始终背负枷锁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⑩丁汝昌到底有没有投降?

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⑨威海遗迹 诉说当年悲壮

香港新增43例,其中13例本地确诊病例源头不明

31个省区市新增确诊16例 其中7例为本土病例

上海浦东医院4015人被隔离,张文宏给出最新判断!

警惕!天津一涉疫小区已发现8名感染者,关系链条全梳理

国家医保局加快推进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商保机构有望实现信息共享

国家医保局加快推进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商保机构有望实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