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新闻科技

十九大新闻中心“农业科技创新”集体采访:重大品种和技术获重要进展

2017-10-22 17:54 北京晚报 TF008

十九大新闻中心21日就“农业科技创新”主题举行集体采访,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何中虎,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魏灵玲,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沈玉君,江西省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五位党代表现场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进一步加强基础和原始创新

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怎样的发展和进步?唐华俊说,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一些重大品种和技术方面都有很好的进展,一些设施技术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同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推广,创新推广转化模式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也进一步深化。

在回答如何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这一问题时,唐华俊表示,要在基础和原始创新上进一步加强,在技术方面加强研发,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以及区域性的技术集成方面。我们将按照新的要求和部署来全力补短板,在短板领域集中力量、加强突破、加强研究,力争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小麦前沿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小麦育种取得了哪些进展?何中虎说,小麦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比如基因组学、基因编辑等,有些领域可能还处于领先水平。同时,育种专家培育了100多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绿色的新品种,其中有6个新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华北北部小麦的灌溉,全生育期的灌溉由过去的4次至5次,现在减到2次至3次。我国的小麦育种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

    让科研成果走通“最后一公里”

如何促进设施农业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魏灵玲说,在科研方面,我们一方面注重自主创新和原创的技术突破,在智能化的设施装备、植物工厂、农业的物联网技术、营养液栽培等方面做了很多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搭建国际化、开放的科研平台,推动我国设施农业基础性研究的发展。在成果转化领域,我们尝试让科学院的科研成果走通“最后一公里”,走到农民家里,走到田间地头。

在回应如何解决有机肥推广问题时,沈玉君认为,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但由于使用不便等原因,有机肥在推广上存在一些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带动有机肥的利用。在绿色发展新的理念下,我国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目前研究出适合我国不同区域特点的一些种养结合的技术模式,包括研发了一些高效的有机肥产品以及技术装备等。相信今后农业绿色发展的力度还会继续加大,有机肥的利用将会得到更好推动。

    好的粮食品种能大大提高收益

在回答如何解决种粮效益问题时,凌继河说,对一线农民来说,好的粮食品种能大大提高收益。以前我们种普通大米每斤卖到两块钱,现在好品种大米可以卖到十八块钱一斤;以前想吃好米要从外国进口,现在中国自己种的米更好吃、更香、更有营养,粮农收入也增加了。据新华社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到

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举办,邀市民了解最新科研进展

被冒名发布病毒是“中国制造”的谣言,日本诺奖得主出面辟谣

北京市科委:年前须结项科研课题可延期半年

清华大学8件科研仪器入藏国博,见证中国实验室诺奖级科研成果

《自然》杂志创刊150周年,中国研究屡登封面,中国“芯”迅速崛起

六部门发文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自主权,将开展差旅费报销改革试点

北师大学者定量研究证实:科研生涯早期 频繁换方向不利产出

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下月举办 国家重点专项研发成果亮相

屠呦呦团队公布重大突破!青蒿素再立新功,对这种病也有效果

北京量子院科研全员博士,打造中国“贝尔实验室”,已购亿元设备

全国政协委员王涌天:减少评估活动 减轻科研人员的负担

全国政协委员沈南鹏:激励社会力量参与推动基础科研发展

北斗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完成技术验证,确认各国意见后将向全球发布

“天问”“嫦娥”新帮手:我国首个深空天线组阵系统正式启用

全国首批!延庆挂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戴口罩也能人脸识别、蓝牙解锁车门……进博会勾勒智慧生活新图景

“天问一号”完成第三次轨道中途修正,已在轨飞行98天

华为Mate40系列正式发布,亮出史上最强手机,对决新iPhone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