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调查

回访大学生创业者 重要的不是成败而是“成长”

2017-09-28 14:14 北京晚报 admin

2017年9月28日讯,近年来,创业浪潮席卷大学校园,不少大学生们投身创业,他们渴望在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和理想。然而,创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大浪淘沙,有人虽奋力拼争,但依然逃不掉折戟滩头的命运;也有人闯过险滩,终于驶入深海,继续一往直前。

王世栋展示“月球灯”产品

过去几年中本报记者先后采访报道了一批创业大学生的故事,最近记者重新回访他们中的一些人,听他们说说这些年来努力打拼后成功或者失利的故事。无论成与败,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赞颂和学习。他们创业的经验教训更是后来者弥足珍贵的“教科书”。

3D打印机研发团队:要把一半以上产品销往国外

位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附近的华明高新区进驻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就把生产、研发中心放在了这里。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公司创始人、清华大学毕业生王世栋正在车间里紧盯着数十台开足马力制作产品的3D打印机,“中秋节快要到了,我们正在赶制一批‘月球灯’,客户需求量非常大。”王世栋说,这些“月球灯”全部采用他们自主研发的工业级3D打印机一体成形,打印过程中同时置入LED发光件,因此没有任何接缝。随手触摸灯的底部,“月球灯”立即点亮,灯罩上的立体环形山非常细腻逼真。

曾拿下首张新版营业执照

2014年3月,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拿下了北京首张带有二维码的新版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编号为00000001。回想起三年多来的创业时光,王世栋感慨颇多。用他的话来说“至少闯过两次事关生死存亡的风浪,如果一次没熬过去,现在早已一无所有。”

2013年7月,还是清华汽车系学生的王世栋和同学一起组建了研发3D打印机的团队,当时他们把研发纯粹当成了兴趣爱好。一个月后,他们研发的3D打印件竟然只用了不到24小时就以3100元的价格被人买走,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嗅到了商机。2014年,团队获得了第一笔天使投资,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也随之成立。
成立不久,公司的第一次危机就紧随而至。“我们一位核心合伙人无法全职来公司工作,大大影响了3D打印机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投放。而他当时手握的股权比例非常高,一旦分裂,公司会立即陷入停摆。”王世栋说,他们几位合伙人经过反复沟通,付出了不小的经济代价后,终于促使那位核心合伙人主动离开公司,并收回了他的股权。

跟风搭建平台遇发展瓶颈

王世栋他们研发的3D打印机一开始销售不错,但作为实业,很快就进入了增长的瓶颈期,一年也就盈利几十万元。2015年,互联网创业风起云涌,各种APP、客户端层出不穷,大学生们纷纷投身其中。王世栋和伙伴们认为,公司愿景是让3D打印进入每一个的日常生活,其中一个关键难点就是普通人难以获得种类丰富的3D模型。为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组建了一个10多人的软件研发团队,搭建起了一个3D打印的服务平台。事后证明:尽管出发点是围绕着公司愿景,但脱离公司经营策略而蛮干,无异于是一次烧钱、烧脑的行为,差点将公司陷于不复之地,这也是大学生创业路上难以避开的教训。

王世栋说,他们搭建的平台用户数达到几千人后就很快放缓了增长的速度,“本身用3D打印机的群体就相对小众,有平台意识的客户就更少了。”而当时软件研发团队1个月的工资开支就达几十万元,租用服务器一年也要花费几十万元,2014年融到的区区数百万元投资很快见了底。“那时候愁坏了,晚上闷在出租屋里整宿睡不着,睡着了也是噩梦不断。”王世栋说。

把3D打印机卖到日本美国

一位投资人对王世栋直言“立即停掉平台业务,扎扎实实做实业,否则没人会给投资。”痛定思痛的王世栋和团队决定接受建议。2016年,熬过危机的紫晶立方重新步入正轨。除了研发销售3D打印机,公司还销售3D打印产品,“月球灯”便是其中一种。2016年,公司光各种尺寸的“月球灯”就卖出了3万个,销售收入达600余万元,这款产品也是3D打印历史上销量最高的产品。

在紫晶立方的车间,记者见到了一架2.5米乘以2.7米的巨型3D打印机。王世栋说这是他们的最新研发成果,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3D打印机,“可以打印2米乘以2米尺寸的大型物件,比如床、柜子等,应用非常广泛,而且打印速度特别快。”与此同时,他们的普通3D打印机也受到了大批客户的青睐,已经建立了成熟的销售渠道,光今年最大的一单生意就卖出了50台企业级3D打印机。

紫晶立方的技术理念是“岂止打样,更能生产”,专注于可用于量产型制造的3D打印技术,这是他们与其他3D打印企业的主要差异之处。回顾过去三年多的创业史,王世栋感慨不能盲目跟风互联网,还是做实业最踏实,“实业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永远不会过时。”他说,未来公司将继续紧盯3D打印设备和产品的研发,给用户更好的体验。不少创业公司都会急于进行一轮接一轮的融资,王世栋说他们不会,“我们的现金流还算稳定,不着急去融资扩大体量,扎扎实实把企业基础打好再说。”目前紫晶立方的3D打印机已经卖到了日本、美国,王世栋说他们的目标是未来一半以上产品销往国外。

旅行APP运营者:盲目“上路”挣扎一年多失利

刘亚(化名)也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几年前她曾经和伙伴一起开发了一款旅行APP,把喜欢享受“在路上”的人集结在一起,经历有主题的梦幻之旅,当时记者曾经对此做了报道。可如今,刘亚的创业道路已经被迫停止,她也已经离开北京,回到老家从事一份稳定的工作。记者辗转联系上刘亚,听她讲述创业一年多的奋斗与挣扎。

旅途中一拍即合投身创业

刘亚的创业缘于2014年和同事的一次异国旅行。那次旅行让她感受到与志同道合的“旅行达人”一起出行的美妙,每一刻都透着自由和惬意。2015年初,刘亚决定和那位同事一起开发一款由“达人”引领的旅行APP软件。回顾当时的一拍即合,刘亚说这来自俩人对旅行自由的最原始愿望,自由却不乏内涵,率性又不乏轻松。
创业之旅虽然艰苦,但一开始的运作却比较顺利。他们还获得了一家投资公司的青睐,对方允诺给予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支持。公司搬进了朝阳区的写字楼,包括技术、营销在内的团队顺利组建,前途似乎一片光明。刘亚和所有创业伙伴们都信心满满。“我们当时都已经从一家顶级票务平台谈到了优惠程度很高的机票和住宿支持。”刘亚说。

投资迟迟不到位无以为继

然而到了当年10月,创业困境和阴冷的秋雨一同到来。首先,天使投资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刘亚跟合伙人只能源源不断地从自己的腰包掏钱给公司“输血”,可凭他们的微薄财力如何与那些超级旅行公司抗衡?很快,供应商便不再提供优惠折扣。当时,刘亚和伙伴们还天真地认为,可以垫付资金先把APP攒起来的游客“成团”,通过一个个旅行团的出游获得资金流水,逐步形成公司运行的良性循环。当年10月,他们组成了一个十多人的小团,开启了一次高品质的泰国之行。“这次旅行的策划非常用心,我亲自带队,就希望能有一个好的开端,吸引‘回头客’与‘口碑客’。”刘亚说,客人平均每人7000元的支出,换来的是普吉岛、帕岸岛等地超五星级酒店住宿,还有长达1小时海浪漂浮等绝佳体验。

可惜,这次出行也是刘亚公司唯一的出团业绩。回国后一结算他们发现,客人支付的团费连成本都覆盖不了,更不用说支付房租和员工工资了。公司运行变得更加困难。到2016年1月,刘亚把公司的技术人员从3人减少到1人。一个月后,这个最多时曾有十多位员工的公司正式停止运行。

创业失利却收获了“成长”

如今,刘亚已经告别北京,回到家乡从事一份相对安逸的工作。和记者回忆起那段创业岁月,她说至今都忘不了没日没夜找投资方、想方设法压减公司开支时的紧张与无奈,还有面对辛勤工作却拿不到工资的员工时自己心里的愧疚和压抑。

总结自己创业失败的原因,刘亚说当时作为大学生,她一直没有掂量清楚自己的实力,就盲目狂热地投身了互联网产业的创业中,“从消费者变成生产者,我有什么样的资金、实力并不清楚。做高端拼不过大公司的资源,做低端我又没有足够庞大的客流,所以很难成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天使投资迟迟未能到位,我过度依赖投资方的支持。

当然这次创业让刘亚收获不小,尤其是加班意识、抗压能力和做事的行动力,“没有周六日的概念,接到工作任务随时能干,而且完成时间非常快,我想这也是一种成长。”刘亚说。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张航 文并摄

分享到

2020朝阳区海外人才创业大会闭幕,超500个项目落地北京

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创投大咖为创业者解惑支招

北京将通过“四轮”政策打造全链条的优质创业生态

创业失败者或有机会东山再起!我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拟于明年实施

北京个人创业小额贷最高可贷30万,网约车司机也可申请

首届HICOOL全球创业大赛上千个海外项目报名,人工智能是热门领域

北京市政协委员赵晓光建议:在京试点“在岗创业”,以3年为期

北京首个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成立,创业可享多项优惠

“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全球总决赛决出大奖 北京创业项目摘得百万大奖

王强写商业社会中的创业故事 书中人物与他“共处同一个时空”

“正在创业,能不能扫码支持下?”北京地铁上这批人,月入上万!

让北京人吃当天菜!大学生回乡创业,他们这样开荒拓土

北京美术馆东街这些居民遭遇用水难题,洗衣服光接水就要俩钟头

北京3000多栋老旧楼房获新生!怎么改居民“点菜”

市区一床难求、郊区却“吃不饱”,养老院靠什么吸引老年人?

地铁“猎狼”人:斩断一只只“咸猪手”

刚下“抗疫前线”当起小学“副校长”,岗前培训女儿试听“挑刺儿”

发现网约车司机非“京籍”可打热线举报,别让管理规定成一纸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