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观点

走进楼道就是家:北京各区积极建设楼门文化 和谐邻里关系

2017-09-21 09:55 北京晚报 TF003

2017年9月21日讯,选取本楼居民的字画作品、参加社区活动的照片,或者一个楼门居民的全家福照片,装裱之后悬挂于楼门口的公共位置和楼道中,街坊邻居们一起品评欣赏,大家对彼此更加了解,楼道里互相打招呼的多了,邻里关系也更加亲近了……

农展南里社区

城市在不断变高、变大,但通过楼门文化建设,“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正在北京的各个社区慢慢恢复。

农展南里社区二号楼
巧娘编织组 打造立体四合院

踏进农展南里社区二号楼院门,映入眼帘的是雪白墙上挂着的一幅大合照,合照里前排坐着一位老奶奶抱着一个小男孩,但抱着他的这位奶奶其实只是邻居,他自己的奶奶坐在后排。居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楼门的邻里关系比较好,大家经常一起活动,孩子们也都对邻居奶奶很熟悉。”

除了显眼的大合照,楼道里还挂着各种裱起来的手工装饰品,针织荷塘雅居图、卷纸鱼儿戏水图、针织相亲相爱长颈鹿图……提供这些手工装饰品的是小区里一个名为“巧娘编织组”的兴趣团队。“这些都特别受欢迎,邻居们都夸我们做的好。”对于能把作品挂到楼道里给大家欣赏,巧娘编织组的负责人刘杰感觉特别自豪。

71岁的刘杰非常喜欢编织,还在六年前报名老年大学编织班学了三个学期。三年前,她在社区牵头成立了巧娘编织组,如今已从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15人。去年初,农展南里社区要进行楼门文化建设,二号楼的党支部书记张福生跟刘杰商量:“能不能把楼门文化建设与编织活动相结合?”刘杰欣然同意,大家便开始讨论、着手到市场购材,最终选取了相对有代表性的作品挂在楼道里。

挂装饰品只是二号楼楼门文化建设的一个项目,还有包饺子、改造花园斜坡等活动。二号楼是140户人家的老楼,楼道的小广告之前曾数不胜数,还堆积了不少垃圾杂物。自从开始建设楼门文化后,这一年里就变了个样,“从外面回来,一走进楼道就像回到了家,环境好,心情自然好,营造的氛围也就更加和谐了。”居民黄女士说。

“我们的想法是打造立体式的北京四合院,希望可以加强居民的和谐度。”居委会工作人员说。二号楼作为农展南里社区的第一个楼门文化建设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接下来,农展南里社区将继续发展其他楼院的楼门文化。“楼门每一层都要有一个主题,比如孝、礼,而且装饰件数不宜太多,简约也是美。”

韦伯豪社区5号楼
街道投资 为居民打造“楼道客厅”

韦伯豪作品

韦伯豪社区的5号楼最近成了社区的焦点,因为8月底这个楼的四个楼门建成了四个不同主题的作品展示大厅,社区里老人、小孩的书法作品、摄影作品、绘画、布艺作品都挂在楼道里展示。5号楼居民发在朋友圈里的照片让社区其他楼的居民都有点“羡慕嫉妒恨”。

5号楼四个文化楼门分别定义为“仁爱之家”、“康健之家”、“儒雅之家”、“贤孝之家”。四单元从一楼到三楼的背景墙上,展示的都是住在这个单元的孙彦阿姨的布艺作品。腊梅报春、仕女图……每一幅都栩栩如生,而制作它们的原料都特别简单。“就是从批发市场买来的各种颜色的丝袜,然后蒙在剪好的塑料壳、快递袋的硬板纸上,都是废品再利用。”

今年76岁的孙彦一直是社区活动的热情参与者,她不光参加了社区布艺班,还经常给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买菜、送自己包的包子,每周四还会抽出半天时间,请社区的小孩儿到家里玩。“我们大家都处的就像一家人。”

“正是因为社区里有这些热心人参与,而且有活动基础,所以才能把楼门文化这个事做起来了。”韦伯豪社区主任赵雪玲介绍,社区的楼门文化项目从今年3月份启动,也是紫竹院街道的试点。82岁的蒋阿姨带着布艺组的老人们一起赶制了很多布艺作品、丝网画,楼里的小朋友们也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有沙画、也有涂鸦。“因为离民族大学比较近,我们社区居民来自37个民族,这在北京的小区里也是独一份。”赵雪玲介绍说,楼门文化建设也调动了更多的、来自不同地域的居民参与。

除了在居民中征集作品之外,韦伯豪社区所在的紫竹院街道也专门拨款用于楼门文化建设,为征集来的作品进行了统一装裱,还找来专门的制作公司在楼道里制作了不同主题的背景墙,作品全都上墙后,获得居民一致好评。

通过开展楼门文化建设,5号楼的楼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有效地抑制了老旧小区楼内堆物堆料、张贴小广告等问题,而且提升了社区邻里之间的熟悉度、信任感、互助频率和团结精神,化解社区矛盾。蒋阿姨为此特意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自创了一首小诗:“楼门文化如佳话,居民作品墙上挂。心系邻里相和睦,互相关爱如一家。”

天桥街道禄长街社区
楼门文化怎么建 听居民的准没错

“关于楼门文化,人家有人家的想法,咱们有咱们的想法。”在西城区天桥街道的禄长街社区,楼门文化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从早些时候的“公共空间客厅化”,到后来建设不同主题的楼门,居委会书记赵长林觉得,社区与社区之间不可同比。他看重社区的实际情况,力图扬长避短。“原来我们这儿说的几个字叫‘育管并行,量质齐升’,一个社区,没有好的管理肯定不行”,禄长街社区就在这个基础上,建设社区的楼门文化。

在老赵看来,楼门文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途径,老百姓受益面也大。去年居委会搬了新址,他想着把能用的地方都利用起来,就“鼓捣”起居委会所在的楼道。为鼓励大家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他设计了一个名为“称”的作品。“天地之间有杆称,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我们干得怎么样,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在群众心里称出来的”,平日里“大家看看这杆秤,那就是一个教育。”老赵认为环境塑造人,好的工作氛围自然就会把大家的工作热情、责任心激发出来,而说得多了,反倒惹人烦。“不用特意跟大家说要为居民服务,大家伙在这氛围当中,就都是受教育了”。

老赵说,楼门的主题应当根据楼里的人员结构确定,只有贴近群众,群众才愿意参与,光凭自己想,“有可能不对群众口味,那活就白干”。社区的37号院以“友爱”为主题,楼门外张贴着“邻里互助公约”“楼门卫生公约”。楼虽然早在80年代建成,楼道却十分干净,没有任何堆放。“我们这个楼,不管哪个门,从一楼到六楼,没有一个小广告。”住在六楼的楼门长杜宪华十分自豪,他说楼门文化要在院里环境卫生好的基础上发展,否则既不到位,又显得假。

听说要建设楼门文化后,居民王国选已经给居委会送来了自己的作品“葫芦”,与“福禄”谐音。他发挥自己的烙画特长,在葫芦上刻画反映天桥街道的民俗。而37号院的楼门长杜宪华也正在广泛征求居民们对于建设楼道文化的意见。通过街道、物业、业主三方的沟通,37号院的楼门已经张贴上大家认可的宣传标语,“下一步怎么做,咱们还要听听居民们的意见再做规划。”

 

来源:北京晚报 主笔 周明杰 实习生 陈洁玲 黄松炜

分享到

“国庆七十年·京城瞬间”地坛庙会话家常 民生情怀注解伟大时代

使用12项调查措施保持惩腐高压态势 北京两级监委已经留置61人

北京西城区为老旧小区更换39部电梯:困扰居民十几年的心病解除了

北京东城城管今天拆除14处自建房

北京地铁13号线五道口拥堵问题解决:“小手术”后大变样

政府办事大厅服务柜台该多高?标准答案:80厘米

北京“万能”便民服务中心对外开放:一个独特之处吸引市民注意

十亿元共享单车押金未退 中消协:预授权制“冻结”押金防挪用

北京最新天气预报:明天空气转差 后天北风再来

朝阳区小鲁店村有了集中充电车棚 电动车不进村居民更安全

小偷两度光顾张仪村路 盗走数万元财务仍未落网

《美在雅安》获纽约电影金像奖“最佳纪录片大奖”

看过即吃过?看吃播多为“心理代偿”,专家:猎奇受宠会导致更多效仿

“30+”要提防哪些职场陷阱?用劳动合同法带你看透《三十而已》

杜绝浪费!北京多家餐馆推出小份菜单人餐,还有“光盘”奖励

“防沉迷系统”破解很容易,想让孩子充实过暑假,家长得“根治”

如何培养真正的非遗传承人?不能只靠体验,还需成体系课程

护理员收入低流动大,养老院难招到大学生,留住养老人才先从“钱”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