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深读观点

社区综合减灾管理平台小终端进家庭:老人“不失联”社区更安全

2017-05-17 11:01 北京晚报 admin

2017年5月17日讯,5月6日,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柳荫街社区的30户居民家中安装了“小终端”,通过这个像台灯的小仪器,社区综合减灾管理平台完成了向居民家中的延伸。这个平台装有北斗通信、卫星电话,安在社区的“大终端”可以直接对接国家减灾委,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呼叫到家中的居民。

“这是第一步,我们还希望能跟研发单位合作,开发出双向沟通功能,将来,老人在家有什么事情就可以第一时间呼叫居委会了。”柳荫街社区居委会主任范丽丽的“计划表”里,期待着平台将被开发出更多功能,以更好维护社区安全。

灭火器定期要淘汰,不如拿出一半发挥余热

柳荫街社区有9条胡同1条大街,180个大院,多数都是本地人和外来人口混居的大杂院,属于典型的老城区平房居民区。这类住宅区的居民中,老年人比例较高,而手机用不灵光的老年人又占多数。“一旦有个灾情,出现人员伤亡的风险比一般社区要高。”对社区的安全管理,范丽丽总是格外提着心。

从2014年开始,社区就进行了风险点排查。“居民代表、社区民警还有驻区单位,大家一起找出了十多个风险点。”说起社区的情况,范丽丽不用掰手指,所有的数字都在脑子里。“社区居民里,老龄率39%以上了。这种平房院中,电路老化,做饭好多都用液化气罐,最怕的就是火灾。”

柳荫街社区的许多平房大院里,院子中央都搭着地震棚,又有不少住户的自建房,整个大院是“回”字形结构,居民们多数都在两个“口”之间的“回廊”里做饭,这也是很多城区内平房大院的常见构造。“地震棚和自建房,房顶多数都是油毡,一点火星子就能火烧连营。”这样的危险早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防火成了柳荫街社区的重要工作。在进行多轮宣传后,范丽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改变以往专业人员操作,居民们围观的状态,改让居民们上手实操,直接用灭火器灭火。“灭火器定期就要淘汰换新,很多还没有使用,不如拿出一半来发挥点余热。”

让居民们实际操作后,确实暴露出不少问题。拔下安全销,对准火源根部灭火的原则谁都能背下来,可是到了“动手”的时候,居民们的“灭火经历”让大家都忍俊不禁。

灭火器刚喷出去那一下,有一点点后坐力,第一次上手的居民们有惊叫一声把灭火器扔了的,也有握不住灭火器喷得歪歪扭扭的,还有吓得对着半空乱喷的,结果把火苗越喷越高。“第一回实践的

时候,我们社区之前的老主任也来‘试’一把,结果也给喷高了。头回操作的新手们,没一个能真正用好的。”当时的场景让柳荫街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于燕滨还有点后怕,好在他们提前有所考虑:准备的火源是放在一个深水桶的几根劈柴,上面浇了一点点硝酸铵,起火虽然快,但很快就会停止燃烧。

虽然第一次实践的结果是连连失败,但是定期组织的实操演练还是让居民们受益匪浅。经过多次练习后,许多人都能基本完成灭火要求。“你要是平时不让大家上手,都只说不练,那真起火了怎么办?现在大家都是真把式了,就是出了火灾,也能尽量降低危险性。”于燕滨特别赞成实操演练,“我们充分利用了资源,没多花一分钱,效果比发传单强多了。”

一旦有突发情况,大终端强制开启小终端

柳荫街社区位于后海南沿,什刹海景区、恭王府景区就在社区周边。“预防踩踏事件,也是我们社区安全防范重点。”范丽丽说,几乎每年正月十五、八月十五,什刹海周边都会聚集特别多的人群,“去年的正月十五,从傍晚开始,人就越来越多,后来我们了解到是很多人在朋友圈看到,什刹海要搞灯会,其实那都是几年前的消息。”但是以讹传讹下,来“看灯”的人员越来越多,柳荫街社区还有周边其他社区的工作人员全部停止休假,赶回社区。拉警戒线,放角锥,拿着喇叭通知社区里的老人尽量别外出……悬着心忙活大半夜,看着人流散去,大家才各自回家。

发生了几回类似的事件后,范丽丽一直琢磨,在有突发情况的时候,如何能更快、更通畅地跟社区里的老人沟通联系,“用手机群发信息是一个途径,可是好多老人不会用。用大喇叭,覆盖不了多远,还特别扰民。”

基于这种考虑,柳荫街社区在去年引进了全国首个多功能一体化社区防灾减灾管理平台。这个平台有两个终端,大的终端安装在社区居委会楼上,可以通过民政系统与预警中心和气象中心相连接。小终端则是做成了折叠台灯的外形,平时也可以用作照明,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从大终端直接强制开启小终端,“直接用这儿的麦克风发送语音通知,或者用键盘打字,系统也会直接转换成语音播放出去,每个有小终端的家庭、楼宇都会第一时间收到语音广播。”于燕滨给记者演示了一下,在两条胡同外居民家中的小终端里确实很清晰的听到了从社区大终端发送过来的语音信息。

5月6日,30个小终端已经免费送到了社区里30户家庭里。“这个要使用,必须得家里有网络才行,所以第一批只能先给这些有无线网络的居民家中,下一步,我们再试着推广。”提到网络的限制,范丽丽也有些遗憾。

对于平台的使用,范丽丽还有其他期待,“明年就是世界杯了,肯定有好多人聚在什刹海喝酒看球,到时候要通知什么事情,有这个平台就方便多了。”

于燕滨现在正在写世界杯期间的安全防范预案,之前他已经与周边单位协商好紧急情况下的疏散地点,其中一个想法是到时候直接把社区周边的大显示屏接入这个管理平台,“这样发布信息快,还可以滚动播放疏散路线和紧急疏散地点。”

防火毯、折叠担架……需要补充的东西还很多

除了满足社区信息“进家门”的需求外,平台还配备了防火靴、小药箱、反光条、锥筒、灭火器、手摇扩音器等装置。使用半年多以后,柳荫街社区也发现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去年夏天,柳荫街社区东口袋胡同发生了一起火灾,是一名居民在室外做饭锅内起火引起的。“之前教过大家,锅里起火千万别泼水,结果真出事的时候,还是泼上水了。”于燕滨听到响动后,飞跑到附近的灭火器存放点,冲进了院里。那个时候,火苗已经上了旁边住户的自建房,院内浓烟滚滚,靠火源最近的居民家中玻璃都已经开裂。

于燕滨和赶来的另外一名社区保安陈靖荣一起快速灭火。“烟特别大,而且大杂院里是回旋风,风向不好控制,有一回我们俩差点喷着对方。”

在街道消防队赶来之前,两人基本把明火控制住了,于燕滨在庆幸的同时,也为没有防火毯而遗憾,“火星子还在,要是街道消防队来晚些,火势肯定还会起来又蔓延出去。当时要是能有防火毯,就能好多了。”

于燕滨还希望能够配备破拆工具和折叠担架。就在不久前,社区一位居民突发急病,急救人员来了之后,却没办法把病人从家里抬出来。“好多家改造过,房门最窄的地方只有六十公分宽,担架出不了门”。眼看着急救人员横着、斜着都抬不出去,于燕滨不得不出了个主意,“反正病人是‘绑’在担架上的,干脆把担架立起来斜着出去。”虽然这个方式最后成功了,但于燕滨也后怕,“这要是碰上只能平躺的病人,可怎么办。”所以他特别希望平台能配置简易的折叠担架,“宽度够一个人躺上就行,也不用太长,这种担架出入平房大杂院能更容易一些。”

而范丽丽最希望增加的则是小终端的双向反馈功能,让家里的居民也能呼叫大终端,“这对老人特别实用,万一家里有啥事,随时都能对外联系,获得帮助。老人们安全有保障,我们的社区才更安全。”

 

来源:北京晚报 主笔 周明杰 插图 宋溪

分享到

看过即吃过?看吃播多为“心理代偿”,专家:猎奇受宠会导致更多效仿

“30+”要提防哪些职场陷阱?用劳动合同法带你看透《三十而已》

杜绝浪费!北京多家餐馆推出小份菜单人餐,还有“光盘”奖励

“防沉迷系统”破解很容易,想让孩子充实过暑假,家长得“根治”

如何培养真正的非遗传承人?不能只靠体验,还需成体系课程

护理员收入低流动大,养老院难招到大学生,留住养老人才先从“钱”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