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晚首页

人文书乡

宪法与时代有着怎样互动关系? 《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全景揭秘

2016-12-30 12:00 北京晚报 TF005

在《原则与妥协》(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中,作者王希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宪法与社会和时代的互动关系。《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劳伦斯·弗里德曼,北京大学出版社)则在更宽广的法律领域展示了这一图景的丰富性。

作者 张弘


20世纪美国法律史

《二十世纪美国法律史》可谓篇幅宏大,正文达700余页,仅注释就有二百多页。然而,如此规模并非作者弗里德曼有意显摆,而是非如此不足以表达完整。在1900年至2000年的百年间,美国发生了巨大的和戏剧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发生在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领域,并一定会在美国的法律制度中反映出来。在弗里德曼看来,一个法律制度是它被植入的社会的一种反映,这就是所谓法律和社会运动的基本假设——即法律制度不是自发的产物,而是社会力量的产物,也是对这种社会力量的反映。在社会秩序上发生的任何重大变化,也将反映在法律秩序之中。例如,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法律产生了何等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民权运动的影响、女权运动的影响,等等。或者,新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对法律的影响。例如,我们还可以想想汽车对交通法的影响——的确在根本上创造了交通法。此外,在法律秩序中,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不依赖社会力量的兴起。但是法律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作者相信,法律的历史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证据来支持这些总体思路。

一个1900年的人几乎无法辨认和理解一个2000年的世界,在2000年的律师以及客户们所遇到的法律问题和解决方案面前,1900年的律师们大致会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民权法、环境法等诸多领域几乎完全或者大部分都是新颖的。甚至古老并熟知的法律领域——家庭法、公司法和土地法也以戏剧性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在法律结构中某种特定和根本的连续性也是20世纪故事中的组成部分。从一个世纪开始到另一个世纪结束,这个国家带有同样的宪法,同样的州和联邦政府的安排,同样的九人最高法院,同样的两个党派政治制度。当然,每一个这些机构经历了世纪沧桑之变,甚至有时是巨大的变化;但是它们的基本骨架、基本框架仍然坚守。技术革命、文化革命甚至是性革命都曾如期而至:但没有发生实际上的政治革命。宪法的文本并没有更改,但是,在实际上,宪法解释、最高法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重塑宪法;在很多方面,这些远比宪法文本保持不变的事实更加重要。尽管如此,这些玩游戏的人们,还是在许多旧的和历史悠久的规则中照章办事。

北大教授徐爱国的《名案中的法律智慧》(北京大学出版社)搜集了一百多个英国和美国的案件,包括三类: famous case,在社会中有公众影响的案件;principal case,具有典型意义,可在大学课堂上讲授的案件;leading case,开拓法律“新世界”的创新案件。每个案件都有三个组成部分:先描述案件事实,点出关键情节;再引述法官判决,重点呈现对法律原则和规则的分析,及如何运用法律智慧将抽象原则应用于具体而复杂的案件;最后是本书作者的评析,把具体案件与中西法律发展史和法律理论结合起来,指出其启示意义。徐爱国精研西方法律史三十载,用讲故事的方法,趣谈英美法系经典案例,其引人入胜自不待言,而这种洋为中用的讲述方式,也颇具启示意义:引进英美法的思想精髓,不妨采取更为平易近人的方式。

《美国<权利法案>公民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就是做的这一尝试。本书是耶鲁宪法学大家阿玛尔的名著《权利法案:开国与重建》的精简版,也是该书面向大众的普及版本。本书逐条详解了美国《权利法案》中11条法案的来龙去脉,深层剖析了美国式自由的根源。作者认为,人们犯了一个祖先崇拜的错误,总是将美国权利归功于开国元勋们。本书通过对《权利法案》的逐一解读,认为开国元勋们起草《权利法案》的根本目标不是保护人民的权利,而是代表州政府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开国元勋们虽然很伟大,但他们都是奴隶主,他们起草的《权利法案》沾染了奴隶制原罪的污点。而真正使《权利法案》发挥保护人民权利作用的,是后来的以宾汉姆为代表的人,通过第十四修正案,限制各州的权力,使得各州不得侵犯个人的各项权利。自此,美国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才真正有了保障。

《要命的选择:霍尔姆斯杀人案、洞穴奇案和吉姆的困境》(北京大学出版社)则启迪着读者的思考。本书源自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雨果·亚当·贝多教授1995年春在塔夫茨大学开设的一系列讲座。贝多教授在讲座中选取了三个著名的案例——既有真实发生的“美国诉霍尔姆斯案”,也有经典的虚构案例“洞穴奇案”和“吉姆的困境”——试图让听众(以及读者)共同思考:当遭遇特殊情形,无论怎样选择都会导致有人丧生,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做出“要命的选择”?通过这样的“头脑风暴”和“良心煎熬”,贝多教授展示了“道德决疑法”这种已有千年历史的伦理分析方法在当代依然旺盛的生命力。

 

来源:北京晚报 北晚新视觉网

分享到

西施、夏姬等四位传奇女,背后一部春秋史,女作家柳岸为之作传

读懂董每戡:拥有波澜壮阔一生的他,或许最心仪自己“诗人”的称号

东山京白梨、龙泉雾白杏、陇驾庄盖柿......它们竟都曾是皇家贡果?

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绅一顿饭杀三百只鸡?真相来了

男女同游、喝咖啡、拍照片,清末万牲园里,品新潮生活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千古传诵,因何被称神来之笔?背后有个故事

“关羽”戏里戏外有不同,“过五关、斩六将”非史实,实际被曹操送走

长城一般自西而东,石塘路却有一段急转直下呈南北走向,因为啥?

意外开启的中国近代外交史,通过散文记下晚清时节点滴

曾“跟任何人都不能说”,时隔60年揭秘“北京九所”,大量细节披露

1941年,他断然拒绝日本文化特务禾久田要求,辗转投奔抗战大后方

故宫、天安门是谁建的?老北京人只知其名,却鲜知是工匠世家父子接力

《协和大院》维度丰富,在城市里建构一个故乡

北京的这座大院里,有说不尽的传奇

从“动物来信”中看儿童教育,用动物写信的方式总结科学、历史

从鲁迅郁达夫到莫言刘震云,边梳理中国新文学,边感受其中魅力

长篇小说《家》问世89周年,巴金为何没有续写以觉慧为中心的《群》?

感情是世界上最黏的胶水,《我的妈妈是精灵2》续写经典儿童幻想小说